俄乌局势,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首页 > 网闻天下 > 正文

俄乌局势,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本文作者是工作室同事 风雨如歌


【资料图】

今天来说说俄乌战场的最新动态。

自从9月初从哈尔科夫撤退、9月末失去红利曼之后,战场态势变得对俄罗斯空前不利,为此,俄罗斯在10月初任命了苏洛维金为总指挥,试图扭转局面,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战场态势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从北到南我们逐个梳理,先是哈尔科夫方向,从9月末红利曼丢失后,乌军一度有进攻东部重镇“斯瓦托”的迹象,当时舆论上一片哀嚎。

不过由于丢失红利曼政治上影响太坏,上面下了死命令,要求前线俄军不准再后退,因此乌军后续的进攻没有成功。

随后,从10月中旬开始,俄军发起了一场小规模反击,夺回了特尔尼、托尔斯克、迪布罗瓦等城镇,距离红利曼城区就十公里,让人一度以为俄军要夺回红利曼。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不过目前看来,俄军并没有夺回红利曼的意思,而是沿着斯瓦托河谷---克里米纳一带构筑防线,挖了大量的战壕和反坦克沟,设置了雷区。

这是一个不同以往的信号。

俄军在开战以来基本是没怎么构筑防御工事的,因为原先的剧本是俄军能够快速拿下,根本不需要防御,缺乏防御工事成为9月份俄军哈尔科夫溃败的原因之一。

现在俄军在哈尔科夫东部大量构筑防御工事,说明俄罗斯高层承认了现实的艰难和战争的长期化,不再幻想短时间拿下。

南边的卢甘斯克方向,俄军派了部分瓦格纳和车臣部队加强防御;

顿涅茨克方向,瓦格纳和民兵分别在阿特木斯克和佩斯基外围日拱一卒,有一定的战果,瓦格纳已经攻入阿特木斯克城区,并有三面包围阿特木斯克的态势;

扎波罗热方向,俄军大约有两万人,乌军人数不详,双方日常小规模交火,暂时没有大动作;

赫尔松方向,俄军最近向右岸增援了两支部队,其中之一是海军步兵810旅,810旅在马里乌波尔战役中表现非常出色,是攻城的主力之一,把这样的精锐部队调来,可见俄军对赫尔松右岸的重视。

同时俄军开始在赫尔松右岸地区撤走居民,看来还是桥被炸导致后勤压力太大。

虽然地面上没什么大动作,但在空中俄罗斯动作很多,从10月10日以来一直用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打击乌克兰的电力系统,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按照泽连斯基的表态,乌克兰30%的发电站已经被炸毁,乌克兰现在是到处停电,首都基辅实施了每天4小时轮流停电。

一开始外界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电力系统的打击也就是泄愤而已,是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找补,但现在看来,俄罗斯是决心要瘫痪乌克兰的电力系统了。

从俄罗斯这一系列动作我们可以总结出它的战略,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在动员部队没有到达之前,地面不轻易发起大规模进攻,仍以坚守为主;

第二,摧毁乌克兰的电力系统,打掉战争潜力,这一招最狠。

对乌克兰来说,电力系统至关重要,首先是经济上,乌克兰通过向欧盟出口电力,每天能赚超过一亿人民币,这是面临财政枯竭的乌克兰政府所剩不多的稳定收入之一。

其次是军事上,乌军的调动非常依赖电气化铁路,没有电,铁路运转不起来,乌军的调动速度就要慢得多,这在战场上可能是致命的。

最后是士气上,乌克兰毕竟是工业化社会,人们短时间可以忍受没有电的生活,但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士气出现下降是一定的,不排除更多人口逃离。

一旦乌克兰失去了战争潜力,西方为了避免俄罗斯占优,只能给予更多援助,相当于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面对这一切,乌克兰有什么办法应对呢?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对于伊朗的自杀式无人机,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伊朗的“沙希德-136”无人机射程一千公里,战斗部50公斤,最关键的是成本才两万美元,而一枚正经的防空导弹至少50万美元起步,单兵防空导弹也要10万美元起。

拦截它,人家两万美元换你50万,亏了;不拦截,让它命中目标,还是亏了。

乌克兰能做的选择就两个,部署大量的防空系统或者让西方支援大批的远程打击武器。

防空系统是十分昂贵的,以美国的“爱国者防空系统”为例,土耳其在2018年买了4套,总价高达35亿美元,平均一套8.75亿美元。

就算双十一半价促销,也要4亿多,以现在的战争烈度,一套爱国者自带的20枚拦截弹,充其量也就用个两三天,又得补充了,而一枚拦截弹单价是200万美元。

一套爱国者是不够的,怎么也得三五十套起步,算上弹药消耗,再考虑防空系统需要电力等其他基础设施配合的话,一年下来至少一千几百亿美元。

而伊朗的自杀式无人机哪怕发射一万架也才两亿美元,不到一套爱国者的四分之一,俄罗斯根本不心疼。

而防空导弹的拦截率不是百分百的,通常拦截一个目标至少要两枚导弹,算下来成本得上天,西方又不是大冤种。

西方大概率是象征性给一点防空系统,比如前几天德国就宣布向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表示自己尽了支援乌克兰的政治义务,仅此而已。

那么要求西方支援远程武器,比如导弹,行不行呢?

也不见得是个好办法,一是政治上的,导弹是非常敏感的进攻性武器,西方不想过度刺激俄罗斯,导致核战争真的降临。

二来成本也不低,“海马斯”光是普通火箭弹就要10万美元一枚,制导弹药价格轻松翻几倍,美国常用的“战斧”巡航导弹单价120万美元,你光给导弹还没啥用,还得有发射载具,比如飞机,成本还是太高,性价比远不如伊朗无人机。

客观地说,“沙希德-136”确实是一款能相当程度上改变战场的武器,效果好得出人意料。

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那乌克兰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进攻,赶在俄军动员部队开赴战场、自身电力系统完全被摧毁之前,彻底击败俄军,至少是取得完全的战场主动权。

那乌军下一个进攻方向会是哪里呢?

哈尔科夫方向,俄军已经构筑好了防线,打造了堡垒区,很难强攻,乌军在9月份之所以能靠皮卡打出“劈入作战”,与俄军缺少防御工事密不可分。

在没有雷区、战壕的阻碍下,乌军轻装部队可以沿公路线快速机动,遇到障碍就绕过,这种战术在防御工事密集的堡垒区没法用。

顿涅茨克方向,这里经过八年的战火,完完全全是堡垒区,也没法强攻,卢甘斯克的双子城倒是有强攻的可能性,这里俄军还没来得及构筑多少工事,不过考虑到南北两边都有大量俄军,容易被包围,因此强攻双子城不是一个好选择。

那就只剩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两个选择了,乌军内心肯定更希望选择扎波罗热,如果能拿下扎波罗热,乌克兰境内的俄军就会被一分为二。

但乌克兰能想到的,俄罗斯早就想到了,已经把两万多精锐部署在了扎波罗热,考虑到扎波罗热距离克里米亚不远,后勤保障和增援都十分便利,想打下来也没那么容易。

综合来看,还是赫尔松右岸地区乌军最有把握,这里是一个突出部,又隔着第聂伯河,俄军的后勤压力确实大。

目前乌军在赫尔松突出部周边集结了4万多人,似乎有大干一场的意思,而俄军“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苏罗维金则公开承认赫尔松局势艰难。

局势的发展可能出现以下三种可能:

一是最坏可能,乌军在赫尔松依然推不动,但是冲进了扎波罗热这个俄军要害部位,将俄军一分为二,如果出现这样严峻的局面,并且通过常规手段无法挽救的话,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会很大;

二是乌军在扎波罗热没有推动,但是赫尔松俄军后勤压力太大,且连续长时间作战,实在顶不住了,不得不从右岸撤退,考虑到赫尔松州的首府赫尔松市在右岸,一旦丢失,政治上普京可能极为被动,内部会进一步出现不和谐声音;

三是乌军在两州都没有推动,这是对俄军而言最理想的结果。

接下来的一个月将极为关键,乌克兰如果拿不下战场主动权,等到了冬天希望更为渺茫,并且它的战争潜力正在一点点减少,电力系统今天被摧毁了30%,可能过几天就是50%,再过两天达到70%,最后无限趋近于100%。

每拖一天,它就弱一点。

而俄罗斯这边,经历过连续一个月的兵败,国内舆论已经严重不满,如果再败的话,皇俄上位、内斗加剧的几率就会很大,双方都无路可退。

当前的俄乌局势就像一座独木桥上,相向而行的两个人都想走到桥对岸,但注定只有一个能成功。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