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分担风险,与您共享太平——太平品牌“老料新说”系列(5)
周作民 投实业、创“太平”、捐家产的民族金融家(上)
引文:周作民,江苏淮安人,中国近代一位有抱负、有魄力、有实绩的民族金融家,是当今中国唯一一家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管金融企业——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及其子公司太平人寿的创始人。纵观历史长河,周作民的一生历经4个政体、5种币制的变迁,能斡旋自保并创下一番伟业必得有过人的才干。这些才干与新时期下太平品牌所倡导且坚定贯彻的“共享太平”理念一脉相承,具有崭新的时代意义,总结起来就是四句话:投资实业,扶持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大担当;创办太平保险公司,与洋商分庭抗礼的大格局;三番五次伸出援手,鼎力支持新中国解放事业的大责任;以及带病坚持返回祖国,逝世前仍不忘捐献家产表明爱国心迹的大情怀。
1899年的一天,刚刚破晓。师傅罗振玉正将东文学堂的大门敞开,却在不经意间迎着微光中缥缈的细尘,瞥到了开学第一日便第一个到校的少年,周作民。
投资实业,大力扶持民族工商业
“如果光开银行,只顾赚钱,能否赚钱尚不敢说。而投资实业关系国计民生,我在日本念书时,就有这样的想法。”
(周作民照片、签名及名章)
周作民,江苏淮安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师承中国甲骨文大师罗振玉、《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人,自小受父辈的熏陶谦逊懂礼、勤奋好学,在读书这件事儿上从没让长辈操过心,换作现在,就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孩子”。二十二岁那年,周作民考取了广东官费赴日留学,在帝国大学专攻经济,期间结识了后来被世人称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的范旭东。二人回国后,在各自领域都颇有建树:周作民凭借自己的睿智才华,先后被任命为交通银行总行稽核课主任、国库课主任等职,并于1917年5月,在天津法租界创办金城银行;范旭东创办久大精盐,以及一家叫作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的制碱企业,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化工业垄断。
(金城银行在天津的旧址)
那时,碱在中国主要依靠进口,国内并不掌握制碱的工艺。范旭东成立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就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可是制碱哪有那么容易,范旭东带领公司员工反复试验,却屡屡以失败告终。周作民在制碱成败未卜的情况下,就以金城银行的名义给范旭东拨款五六十万,很长一段时间内被银行的董事们非议。后来,范旭东成功制造出国产“红三角”牌纯碱,质量甚至赶超英国的产品,并打进日本及南洋市场,这让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周作民在日记中直夸自己“有眼光、有魄力”。制碱成功的范旭东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把眼光瞄准了化肥工业,于1937年建成永利硫酸铔厂。得知此事的周作民二话不说,率先给予巨额贷款,同时号召其他银行对其投资。永利硫酸铔厂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新型的化肥,再次填补国内工业空白,并逐渐发展为当时亚洲一流的硫酸铔厂。
除了资助范旭东,周作民还曾在紧要关头拉了卢作孚一把。1925年,手头仅有5万元资本和一条小火轮的卢作孚,在重庆创办了一家专做水上运输生意的公司,取名民生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卢作孚带领民生公司在川江航线站稳了脚跟。1935年,四川闹了灾荒。民生公司的货运生意大幅减少,没过多久就出现资金运转不灵的情况。为了摆脱困境,卢作孚发行了一百万元公司债,可认购者却寥寥无几。走投无门的情况下,卢作孚经老乡引荐前往上海求周作民施以援手。周作民听罢立即表示支持,并提议由四川当地银行先行认购,其余不足之数,金城银行全要了。卢作孚信心大振,回到四川后马上将周作民的提议告诉了当地几家著名的银行,一时间,多家银行纷纷认购,很快解决了卢作孚的燃眉之急。从此之后,周作民与卢作孚结成莫逆之交,两人还在对方的公司担任董事一职。
不难看出,周作民很重视对工商及交通运输事业的投资。细数其投资过的领域,范围涵盖保险业、纺织工业、煤矿工业、面粉工业、化工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中大多数企业对抵制列强在华垄断,挽回国家利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曾有人问周作民为什么对投资实业感兴趣,周作民回答说:“如果光开银行,只顾赚钱,能否赚钱尚不敢说。而投资实业关系国计民生,我在日本念书时,就有这样的想法。”
创办太平保险公司与洋商分庭抗礼
“华商公司能有接受国外生意之机会,首先由本公司开一先声,辟一荆棘,未始非可愉悦之事也。”
(太平品牌初创时的logo,取自太极意象中“生生不息”之意)
如果说周作民创办金城银行是为了汇聚人脉,实践多年所学,那么兴办保险公司则显示出其心胸格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保险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华商保险公司大多资本数额较小,承保能力、限额受外商保险公司挟制。周作民曾算过一笔账:仅上海这一座城市,每年的保费就能达到7000万元。可眼下这白花花的银子近乎全数落入洋商的口袋,所以 “只可与外人争,不可自争,果能争得百分之十,每年亦有700万元”。这么一算,周作民便决定成立自己的保险公司。
(太平保险公司创始人团队签名)
1929年11月20日,金城银行独家注资100万元,创办了以“水火”保险为主营业务的太平水火保险公司,由周作民任总经理,同时打出“太平保险,保险太平”的广告口号,朗朗上口,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在股东创立大会上,周作民表示,保险业是与经济社会安全息息相关的行业,各国对此都十分关注。但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华商保险公司不足二十家,社会各方面对此重视不足,眼看着中国人自己的保障权益要被洋商分割掉,此时更应该“唤起国人合力,以期挽利权”。
(太平保险公司及其创始股东金城银行位于上海江西路212号的旧址)
在利权丧失方面,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分保难的问题。对此,周作民硬是带领一众华商保险公司杀出一条“血路”。1931年以前,洋商保险公司是看不起华商公司的,甚至公开叫嚣凡是华商公司承保的业务中,有超出自己所定限额之外的情况发生时,洋商公司概不接受华商公司提出的分保请求,可谓华、洋保险公司间存在的隐性“不平等条约”。
为了维护华商公司信誉,在帮助同行共渡难关的同时,“啃下”分保业务,太平保险公司及其旗下子公司太平人寿首当其冲,与其他华商保险公司签订再保险合约,结成联合阵线,并广泛集结国外保险机构资源,不断扩大涉外保险业务上的“朋友圈”。功夫不负,太平保险公司凭借其在客户中、在同业间积累下的深厚的信用基础,先后与瑞士再保险公司,以及其他数家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国际保险和再保险企业签订了“分出”与“分入”再保业务的平等互惠协议。
有人问周作民,如此明目张胆地向洋商“宣战”到底值不值得,周作民表示:“华商公司能有接受国外生意之机会,首先由本公司开一先声,辟一荆棘,未始非可愉悦之事也。”联合华商分保一役不仅使太平品牌声望大涨,使公司一跃成为当时华商保险业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和市场份额最多的民族保险企业,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资本的国际地位,充分履行了保险业的社会保障职责,使周作民的名字走入了共产主义的视野。
本系列文章历史顾问: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赵兰亮教授
特别鸣谢:太平人寿江苏淮安中心支公司朱爱军老师为本文提供史料支持
①赵兰亮:《近代上海保险市场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②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太平发展简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③《大银行家:从淮安走出的金融巨子》,中国文史出版社,淮安区文史资料第25辑,政协淮安区委员会,2017年。
④郭寿龄:《淮安古今谈》,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
⑤上海市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回忆周作民与金城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年。
⑥上海市档案馆藏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档案,Q334-1-6-170。
⑦上海市档案馆藏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档案,Q335-1-8-1。
⑧上海市档案馆藏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档案,Q335-1-8-21。
⑨上海市档案馆藏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档案,Q335-1-24。
关于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太平人寿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旗下专业寿险子公司,为我国中大型寿险公司之一。中国太平拥有89年品牌历史,是管理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管金融保险集团。 2018年,中国太平高质量进入世界500强。
作为中国太平战略发展的主要力量,太平人寿坚持“共享太平”的发展理念,全力践行“为您分担风险、与您共享太平”的社会责任,依托集团综合性、多元化经营平台,在个人代理、银邮代理、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渠道,提供涵盖人寿、意外、健康、年金等多种类型的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周全的保险保障和一站式、一揽子金融保险服务。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目前已开设37家分公司和1100余家三、四级机构,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国。
太平人寿业务规模、价值稳步增长,业务品质稳定在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8年6月,太平人寿注册资本金100.3亿元,总资产超过4300亿元,期末有效保险金额超过112000亿元,服务客户总量超过4500万人次,累计支付理赔款和生存金总额超过868亿元。2018年,惠誉国际连续第三年对太平人寿做出“A+”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