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中亚水塔”持续萎缩
中国科学家4日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中亚天山地区水资源储量在过去10余年间平均每年减少22.3亿立方米,“中亚水塔”正处于强烈萎缩状态。
横亘于欧亚大陆腹地的天山长约2500千米,是世界上现代冰川发育最完备的山系之一,孕育了众多内陆河和湖泊。作为中亚干旱区的主要水源地,天山水资源的形成、补给、转化等独具特色。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及其团队,近期解读了气温在降水形式、冰川和积雪等变化过程中的驱动作用,揭示了气温、降水、降雪率、冰川及积雪等各个气候因子之间的内联关系,对中亚天山地区的水文要素和水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们发现,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亚天山山区的气温升高速率明显高于全球的增温速率,温度升高导致该地水文要素和水资源总量发生变化:97.52%的冰川表现为退缩,2.14%的冰川表现为前进,仅有0.34%的冰川没有明显变化。
|
研究还发现,近十年来,温度升高且高位震荡致使山区积雪呈明显减少趋势,积雪面积年均减少60—672平方千米。
研究团队还基于未来气候情景给出预测:未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亚天山山区的水资源储量将继续处于亏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