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15年:开放才是最好的保护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参加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入世:15年的‘变’与‘革’”研讨会时,就开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中新社记者 夏宾 摄
经济上的冷战已经来临
当下的形势是欧洲、美国,包括日本都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因此经济上的冷战已经来临。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斗争肯定会继续下去。欧盟不仅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认为中国“市场扭曲”,这种定义比非市场经济定性更加恶劣,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与欧盟、美国的斗争还要继续下去。
如果对方的态度一直不能改变,中国应该考虑如何改变自身。这涉及到中国下一步的产业开放发展,如何设置中国的理念和开放的步骤,是中国应对挑战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是IT产业,包括家电业和无线通讯业,是中国最大的支柱产业,也是整个GDP产值贡献最高的产业。在全球信息产品协议中,IT产业是一个几乎完全开放和充分竞争的产业,恰恰是在这个产业中,中国诞生了华为、中兴这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没有开放倒逼就无法完成转型升级
第二是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是一种半开放和半保护的产业,在WTO议定书的框架下,我国汽车行业设置了外资股比不得高于50%的门槛,这也使外资要进入中国,不得不与国内企业合资,这种措施对中国汽车产业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在既保护,又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的汽车产业规模从不到1000万的产量,上升到一年2000多万的产量。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是一片坦途,产量增加背后的隐忧是中国自主品牌在其中的占比从未超过40%,有时候可能更低。
中新社记者 王家国 摄
不仅如此,中国汽车产业的品牌美誉度在国外市场并不乐观,国外市场对中国的汽车产品质量缺乏信任,导致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不足,难以进入对产品质量、标准都严格认证的美国和欧洲市场。另外,中国汽车产业分散度很高,无法集中生产,国内上百家车厂的产量可能是国外某知名汽车品牌一家车厂的产量。种种迹象看来,中国汽车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一些合资大车企,缺乏继续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动力,所以中国汽车产业想要得到真正的发展,没有开放倒逼、没有竞争压力就无法完成转型升级。从这个角度看,降低汽车产业50%的外资股比限制,现在应该提上日程。只有进一步开放市场,整个汽车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何以发展?唯有开放
第三是金融业。跟汽车产业相比,金融业的市场开放程度会更低一些。无论银行、电信,还是保险、基金、证券,他们的开放程度都十分有限,这就意味着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始终不能够有效提升。这几大行业中,保险业的开放程度最高,因此保险业的竞争力最强,服务质量也最好。
现阶段,人民币急剧贬值,资金出逃动机强。中国要想稳定汇率,同时又能让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下一步应该开放市场,提高国际化竞争,逐步加大开放证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解决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和竞争力提升的问题,只有通过开放,中国的产业才能发展得更好。开放才是对中国产业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