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壮大、做优、提升实体经济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6日在北京表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还远未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关键是要把壮大、做优、提升实体经济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
当天,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6年会在北京举行,李伟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作了上述表示。
李伟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还远未完成。“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从更长时期和深层次来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形成。当前,中国经济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就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出现了资产泡沫现象,非实体经济聚集了过多的发展资源,严重削弱了增长新动力赖以形成的基础。
他相信,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坚实基础。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往往诞生于实体经济领域;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充分发展,虚拟经济也将难以健康发展,甚至会出现因为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而危害整个发展的情形。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和“再制造业化”战略,就是对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后,做出的理性选择。
李伟表示,要继续扩大制造业总规模,壮大实体经济。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4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4万亿美元,比美国第二产业增加值高27%;但中国人均第二产业增加值不到美国的1/3。如果中国人均第二产业增加值要达到美国1/2的水平,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要扩大70%左右。
李伟说,要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做优实体经济。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是拓展国内外市场,适应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的需要。客观地讲,近些年来,中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有所提升,但仍有一些产品的质量令人担忧,特别是一些食品和药品,其质量之低劣甚至达到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程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形象和国内需求空间的释放。
李伟指出,近些年来,中国公民的境外消费不仅在规模上迅速扩大,而且在结构上由珠宝等高端消费品向婴幼儿奶粉、非处方药、厨卫用具等日常生活用品扩展。只有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做优实体经济,才能激发和释放国内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李伟表示,要适应新技术革命蓄势待发的大趋势,提升实体经济。目前,以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新型材料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和发展,建立在这些新技术基础上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兴起。实体经济只有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提升创造新产品、发展新业态、开辟新市场、研发新技术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