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武隆》首登央视一台 进入中国民歌大会前8强

首页 > 网闻天下 > 正文

《印象武隆》首登央视一台 进入中国民歌大会前8强

10月7日晚上8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中国民歌大会》节目中,《印象武隆》演员杨兴勇凭借一首铿锵有力的、代表重庆地方特色的民歌《抬工号子》,赢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肯定与认可,最终进入《中国民歌大会》前8强。

10.jpg

杨兴勇演唱《抬工号子》

《抬工号子》是重庆特有的劳动之歌,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重庆武隆,由于当地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每当有村民要建房子、修路,就必须请人把所有的建筑材料都人力背上去,而背这些东西的人就叫抬工。抬工们要在劳动时协调动作,保证行动的一致性,就必须定节奏、喊号子,久而久之成为当地特有的抬工号子。

2.jpg

央视主持人李思思亲赴武隆寻找中国民歌

8.jpg

李思思采访杨兴勇

“叉路口哟,跟倒走哟,之字拐哟,顺倒摆哟,有个沟哟,招呼溜哟……”现场,杨兴勇与《印象武隆》众演员协同合作,让观众们切实感受到《抬工号子》的震撼力,体会到重庆人民劳动的艰辛。表演结束时,所有观众纷纷为他们欢呼鼓掌。

4.jpg

众《印象武隆》演员一同登台表演

9.jpg

节目播出画面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运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除了《抬工号子》之外,最具重庆特色的当属《川江号子》。代代传唱的川江号子,就好像一扇历史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到古往今来长江流域人们的生活。随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承载川江号子的劳作方式已经消失,人们再也无法在长江流域听到纤夫们吼上一嗓子了。但是他们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却值得代代传承。“它里面有一种力量,有一种精神,也有一种和谐团结的、超出技术手段的东西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在点评时表示。

3.jpg

川江流域纤夫们艰辛拉纤的画面

1.jpg

李思思赴重庆武隆采集民歌画面

目前,《川江号子》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认识与传承《川江号子》。2012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为重庆武隆量身打造了一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武隆》。演出以巨型大峡谷为舞台,结合世界顶级灯光、音响设备,为观众再现川江号子、抬滑竿、哭嫁、火锅等独具重庆特色的民俗生活与文化。

psb-(2).jpg

恢弘大气的《印象武隆》演出剧场

4年多来,《印象武隆》已经成功演出1400余场,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观众口碑清一色好评,社会各界反响亦十分强烈,已晋升为重庆旅游文化的新名片。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期间,更是每天加演两场,盛况空前,观众普遍反映彷如看了一场裸眼3D大片。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