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规范放学托管 别抱看客心态
该办而难办的事,要有一点“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精神,规范晚托服务就是如此
开学季来临,一些家长刚从“孩子暑期没人管”的烦恼中走出来,又面临“孩子放学早谁接送”的焦虑。为给学生减负,许多地方缩短了在校学习时间,但孩子放学了家长还没下班,这段时间的监护成了问题。无法由父母亲戚陪护的,只好交给“晚托班”等托管机构。可这是一个让人不够完全放心的选择。据调查,一些晚托机构经营合法性存疑,师资水平低下,场所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晚托班问题对城市普通群众日常生活产生影响,需要予以重视。上网一搜,有非常多的家长焦急询问和求推荐靠谱晚托班的帖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让孩子们放学后得到妥善照看,关乎千家万户的关切。
孩子需要快乐童年,老人也该有完整生活,都市上班族可以依靠谁呢?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都是学校。实际上,许多城市的学校都曾办过晚托班,后来纷纷停办了,有些是因为办班收费被叫停,有些则是挡不住变相补课的质疑。此消彼长之下,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晚托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多样化是好事,社会化也没错,当务之急是实现规范化。公共政策部门和学校不能袖手旁观,要和家长一起想办法。
以学校为主体的公益性晚托班,其实仍有可为。近两年来,上海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从2014年起,上海市教育部门承诺,公办小学普遍提供放学后的免费看护服务,不能及时回家的学生都可申请参加,明确规定不得将看护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度过放学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没有了看客心态,一些学校走出了新天地,探索出不少“晚托”模式。比如,学校与社区、街道、公益组织合作,组织社区和家长志愿者担任看护工作;利用城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学生提供晚托服务。在长宁区,不少公办小学还开设了兴趣类晚托班课程,小部分通过学校向社会公益组织购买服务,大部分由学校老师、家长、社区志愿者结合自身特长开设,对教师的补贴以绩效工资形式体现,其余经费也主要由政府承担。
破解晚托班遇到的难题,除了调动学校积极性,形成社会合力,还要理顺各方责任。目前,中小学校最担心的,是孩子在活动或同伴玩闹中间发生意外伤害。哪怕上海市政府已为所有公办学校购买了人身伤害意外保险,但若家长遇事不能宽容,学校就会被动,甚至因噎废食,不愿再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此外,还有人提出,晚托已是“课余”,全靠政府、学校投入,让少数学生受益,有不妥之处,鼓励有需要的家庭个人分担一点,才可持续。不过,在教育领域,一涉收费,易成口舌。有争议不怕,只有充分讨论,才有可能让社会共识尽快形成。
该办而难办的事,要有一点“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精神,规范晚托服务就是如此,关键是学校、社区、公益组织、家长都往前跨一步。只要社会协作迈开步子,往后就好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