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全面推“等第制”评价 以ABCD取代百分制及排名

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上海小学全面推“等第制”评价 以ABCD取代百分制及排名

上海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

看图说话发现水循环的规律并续写英文故事,每4人一组根据要求制作不同大小规格的图形纸片,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批注……你能想象这些生动的课堂将会在9月成为上海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日常课堂吗?

比课堂形式更为诱人的,是上海整个小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改变。孩子学得好不好,不再由考试分数说话,而是由教师在日常观察、书面测验、口头测验、课堂提问、作业分析、学生访谈、过程记录、表现性任务中进行“打分”。但这种“打分”,不是100分制中的几十分,而是由A、B、C、D或者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等代替。

没有一个学生,会在学期结束后得到一个综合分数。孩子和家长只会拿到一本厚厚的评价本,它会告诉家长,孩子对某一门学科是否有足够的兴趣,孩子在某一门学科上的学习习惯养成得怎么样,孩子对某一门学科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

8月25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从今年9月开学开始,上海将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

为了一分、两分打击孩子积极性到底值不值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朱蕾早在多年前就在上海的某所小学见到过“理想的教育”。如今,她很愿意看到这种理想模式在全国推广。

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因为数学总是学不好,信心严重不足。有一次,数学老师给他做了10道测试题,他做完后的结果是60分,10道题里有4道题完全不得分。

令朱蕾欣喜的是,老师并没有在他的测试卷上写下难看的“60分”,而是告诉这个学生,如果他能在一周时间内自己学会这些题目,可以给他重新评分。除了自己看书外,他还可以向同学、家长、其他老师求助。

一周后,当这名学生拿着涂改得乱七八糟、用过各种解题方式的试卷交给老师时,数学老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100分”。

朱蕾告诉记者,未来,得到这样“待遇”的学生在上海将不会是个案。因为,根据新的“等第制”评价方式,这样的学生至少能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两个重要方面,得到A或者优秀。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谭轶斌介绍,目前上海推出的这套“等第制”评价机制与一般的、通过分数来划分“等第”、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评价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

新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有没有给予学生鼓励至关重要。在对学生某一方面能力作出评价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写上评语——表扬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特长,指出他在一些方面的不足,鼓励孩子好好干。

“这是一套特别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体系。”朱蕾说,在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如果“分分计较”,那实在是太不值得了,“你可能因为孩子没得满分而批评孩子,但你没察觉到的是,为了这一两分,你正让自己的孩子丧失学习自信和动力”。

改变评价方式,家长的焦虑你懂吗

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目前,“等第制”评价指南已经正式发布并发放至上海各区、各学校,相关培训与推进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学校方面,或许有足够的时间提前适应评价方式的改变,但家长呢?2013年时,上海开始在小学一、二年级实行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其主要特征是不进行书面考试、不用分数评价、不排名、不布置书面作业等。

这一看似对学生、家长、教师都有好处的科学评价机制,却在当时被一些家长“吐槽”。一些家长因为担心一、二年级抓得太松,三年级跟不上,而给孩子在课外报很多补习班。

如今,小学中高年级的评价制度改革又来了。这难免会让一些家长摸不着头脑并且备感焦虑。

朱蕾说,新的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在“解放家长”。

“你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自己做作业,自己复习课本,学习成绩还很好,会羡慕。你们有没有看到,同样的分数背后,别人家是怎么花时间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习惯的?”朱蕾见过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天天陪着孩子做作业,辛苦至极,却也没达到理想的成绩。她认为,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最应该培养学习习惯和兴趣的时候,把眼睛放在了分数上。

她介绍,评价机制的改变,本身就是为了改变家长、教师对什么是“高质量学业”的看法,继而改变他们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家长一开始可能会不理解,但我们会坚持这么做,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知道,孩子并不会因此输在起跑线上”。

教师如何适应新的评价方法

另一个问题是教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翻看小学中高年段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发现,教师今后的工作量可能会增加。

比如语文,“学习兴趣”一栏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听读兴趣、表达兴趣,学习习惯中老师要关注听的习惯、说的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学业成果也需要关注,语言知识、语言运用等都要评价。

也就是说,教师在授课和课后,都需要利用各种机会观察学生。这对一名一节课可能要给30多个学生讲授的老师而言,似乎难度颇大。

对此,谭轶斌介绍,评价指南只是给出一些指导评价的案例,并非是统一的评价模式,每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发挥。

并且,“等第制”评价并不倡导教师评价过密、面面俱到。“不要为了评价而评价。”她说,“等第制”评价的目的不是加重老师的负担,而是让教师脑子里始终有一根弦,“自己的一句评语或许能改变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学习态度”。

朱蕾告诉记者,实际上,教师不可能在上课过程中专门为了评价而放慢进度,“评价”更多是融入教师的肢体语言和随堂用语,“有时候,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比如同学们都会对某个同学爱动脑筋印象深刻,那有什么不可以?”

据悉,不同于小学一、二年级的“等第制”评价,中高年级等第制评价会有认知程度上的差异,比如中高年级评价中会有纸笔测试。

“我们的导向是让教师不要拔高课程难度、不要加快课程进度,让孩子在更科学的评价中健康成长。”据朱蕾介绍,此前上海一、二年级“等第制”评价实施后,经第三方调查显示,这种方式对学生各方面成长都有好处,且家长、教师评价都很高,“既然找到了好方法,为什么不推广开来?”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