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旅游黑名单, 能否让游客不任性
真正懂得旅游的真谛,游客才会对自己的一举一动负责。这么看,黑名单制度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帮助游客自觉提升旅游观。
国家旅游局近日发布公告,将《旅行社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两部行政法规进行了合并修订,形成了《旅行社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在本月底之前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公开的修订意见中,在保障游客权益的同时,也对文明出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定如果游客因不文明行为被记入黑名单,将有可能被限制出境。
新闻披露,从国家旅游局制定游客黑名单制度以来,已有19起典型不文明行为、20名游客被纳入黑名单。去年4月初,为建立文明旅游长效工作机制,国家旅游局依法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这是国家首次出台有关游客不文明行为治理的相关文件,被称为官方版游客黑名单制度。《办法》规定,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将会存档,必要时这些有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游客将被公安、海关、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封杀”。旅游黑名单一度在舆论场引起热议,如今,《旅行社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两部行政法规进行了合并修订,其中对游客黑名单这一项规定并未放松。
旅游黑名单的设置,很多人认为它单方面约束了游客,事实上并非如此,旅游工作人员在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公序良俗、职业道德,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也将纳入黑名单。所以,黑名单制度不仅仅针对游客,它同样也是对旅游从业者的约束。只不过,人们更在意黑名单制度会对游客造成怎样的影响,以及黑名单制度到底能不能提升文明旅游?
以条文来规范管理游客行为,2013年《旅游法》颁布实施后,“文明旅游”已经被纳入法律层面,日常旅游中,各种“文明旅游须知”更是处处可见。甚至放眼国外,以“指南”或者“制度”等软性硬性措施提升游客素质的案例,也不少见。上世纪60年代,日本曾用漫画形式出版《日本国民海外旅行礼节指南》,经过30年的宣传教育,日本游客素质终于得以提升。
黑名单制度,与之前种种“指南”“须知”的规劝形式相比,更为细化和严厉。对于屡教不改的不文明行为,设立黑名单乃至在一定时期内联合公安、海关、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对黑名单游客进行“封杀”,实有必要。旅游市场上,有些“狠”制度其实是“坏”游客逼出来的。当然,在把游客列入黑名单之前,必须认真核实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因何而起,旅途中有些不文明行为始于游客权利缺失,有些始于游客维权过度,旅游管理部门必须对其合理甄别,如此黑名单才能起到既不伤害游客权益又能震慑不文明行为的效果。
文明旅游,是两方面的行为,不仅需要旅游从业者负责,游客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游客黑名单制度的设立,旨在“事前威慑,事后惩戒”,但我更愿意看到黑名单能激发游客的“耻感”:从精神层面讲,旅游其实也是高端定制的奢侈品,如今很多中国游客拖家带口漂洋过海去旅游,但他们并没有理解到,旅游,服务的是人的灵魂。不文明旅游行为屡屡被曝,恰恰说明太多游客的“旅游观”还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层面。真正懂得旅游的真谛,游客才会对自己的一举一动负责。这么看,黑名单制度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帮助游客自觉提升旅游观。
一旦上了黑名单,将有可能被限制出境,因旅游行为不文明而付出的代价也将越来越大。但愿这样的“震慑”,能让游客彻底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旅游,以及文明旅游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