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期,瑞士就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这种风尚始于英国贵族,最终延展至整个欧洲大陆乃至世界各地,临湖的日内瓦自然成了颇受偏爱的选择。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下零食爱好者的蜜月之旅吧!
瑞士日内瓦美食蜜月行
法语区的法国餐厅
瑞士是重要的中立国家,所以整个瑞士都带着一种老派欧洲人“我自岿然不动”的优雅。日内瓦虽属法语区,但英语普及率相当高,是一个对外来游客极其友善的城市。这里,随处可见法国餐厅,从发音圆润的店名到花体字母印刷的菜单,热闹得像一出取景凡尔赛的音乐剧。
临河的法国餐厅都有极好的景致,春夏阳光不算浓烈的时候,二层靠窗的位置风景最好,送上桌来的法餐绝对地道,从前菜到甜点,一顿正餐动辄两个多小时,光线在桌上变成了流动的河水,从盘边淌到桌布上。地中海面孔的侍者一手搭着餐巾,微微弯腰用英语问我:“还要加一杯起泡酒吗?”
想到的和想不到的
日内瓦有很多路边摊和临街的小吃店,适合步行的城市总也适合在任何地方停下来。有整整两个下午的时间我都在日内瓦的大街小巷上闲逛,在街头的小吃车上买一个放了黄芥末的热狗,或者在日式餐厅的小窗口买一个三文鱼手卷。像我一样边走边吃的人不在少数,最好玩的是坐在长椅上一手咖啡一手烤肉三明治的上班族,还煞有介事地把领带塞在衬衫口袋里,注意到我笑得异常灿烂。
普遍意义上的瑞士菜有鸭肉汉堡和烤肉三明治,严格来讲并不成体系。但在日内瓦你能找到的异国菜色丰富到超乎想象,RasoiByVineet是日内瓦第一家印度餐厅,口音很重的厨师直接在餐厅中央的立炉烹饪,铁钎勾出的薄饼还冒着热气,曲颈瓶里装着红酒,空气里弥散着辛辣咖喱的味道。科尔纳车站附近有家口碑极好的中东餐厅,香料味道浓重的烤牛肉、酸奶酱沙拉和调味米饭据说都是黎巴嫩的特色菜肴。高糖油的美式料理也有相当大诱惑力。我愿意把周边国家特色的餐厅当做一种积淀,而将亚洲和美国餐厅的出现理解为变化,一路走来像是用味觉在世界地图上行走,唯一不变的是日内瓦仍旧如同老派的欧洲那般静立当中,欢迎任何人带着任何习惯到来。
瑞士日内瓦美食蜜月行
零食爱好者的天堂
起初你可能带着蓝带甜点师的资格去到比利时的,又带着被比利时巧克力养刁了的胃口来到日内瓦,却被街边意大利甜品店的传统手工雪糕(Gelato)折服。
Paquis街上有一家大排长龙的冰淇淋店,据说相当正宗,但最大的卖点还是丰富又新奇的口味,如果爆米花、黄瓜口味还在我预料之中的话,芥末味就是鼓足了勇气也不太敢尝试。和普通的冰淇淋相比,意大利传统手工雪糕的脂肪含量和空气含量都比较低,口感绵密又柔软。这家店用的是华夫蛋卷,融化的冰淇淋泡软了蛋卷,让每一位食客禁不住为那交互的口感、持久不散的甜而得意。
瑞士最有名的巧克力品牌老店都集中在苏黎世,但日内瓦的巧克力地图上浓墨重彩的却是手工制作的黑巧克力Micheli。在这里,黑巧克力的可可含量超过85%甚至有一些巧克力是由纯可可制作的,这些巧克力不像我想象中的酸涩干硬,入口后,它们会柔滑地在口中融化,迸发的是巧克力最原始的苦涩和甜蜜。店家提供的茶都很清淡,卷不走舌头上沉淀的味道。
法式和意式的甜点到了瑞士多多少少都在原本的滋味上去掉了一些锋芒,不单单是减糖,连造型都减了几分张扬。就好像从味蕾开始讲述那些外来的文化是如何在这里被烙上了日内瓦的印记,或者说也许日内瓦本身就像是一个奶酪火锅,你可以把水果扔进去,也可以把小甜饼扔进去,愿意的话黑巧克力也无伤大雅,但最终他们都沾惹了奶酪粘稠浓郁的口感,并演化成了不同于最初、也不单只属于奶酪的味道。
日内瓦就像是朱利安·巴恩斯的《10又1/2章世界史》,他读懂了一切,偏要换一个讲述方式。日内瓦长久以来的包容与接受,演化成了一种独有的氛围,你花半个下午走过一条街,却吃出了整个世界。
小贴士
1、每年10月在日内瓦有国际巧克力节,是甜食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盛宴,还能亲眼观摩巧克力大师的制作技艺。
2、日内瓦老城区是不允许车辆通行的,步行或者骑行是较为理想的旅行方式。
如果你也是个标准的吃货想必也不想放弃蜜月这么好的机会吧!还不快来场日内瓦美食蜜月旅行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