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联名声援、评级机构关注、社会舆论热议……27日的股东大会将万科股权之争推向白热化。专家认为,万科事件各方博弈已进入“决战”阶段,但未来走向仍然存在变数。
万科股权之争引发“涟漪效应”
“作为业主,我难以相信,一个唯权力资本是从的万科,还会尊重业主的诉求,还会为业主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一份《全国万科业主联合支持万科的声明》在微信中流传,声明支持万科的管理层。记者在声援页面上看到,签名人数至28日超过14万人。
事实上,作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万科股权之争的影响已经溢出本来的界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连锁反应和社会关注。
“部分已经销售未结的项目面临着退订和交付的风险,客户由于焦虑而质询的情况在成倍增加,银行和评级机构在重新评估公司的信用风险。”万科总裁郁亮在6月27日的股东大会上说。
27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发布关于万科董事会争议的英文信用报告,穆迪认为,罢免万科现有董事及监事会带来负面信用影响。如果该提议得以实现,万科现有的信用评级以及展望会面临调整压力。
另一家评级机构标普暂无调整万科评级的计划,但表示将继续关注万科股权之争,以及管理层的变化。标普分析师表示,目前事件暂时没有负面影响。如果万科股权之争进一步发展,会考虑调整万科评级。
监管部门也迅速发声。27日晚,万科股东大会结束后不久,深交所便向宝能和华润发了两份关注函,要求钜盛华(“宝能系”投资主体平台)、华润就涉嫌形成关联和一致行动人关系一事作出说明。
舆论观点众说纷纭、激烈碰撞
是尊重资本?还是狙击恶意收购?几天来,随着万科股权之争不断发酵,在舆论场上各方观点呈现出激烈碰撞的态势。
“应尊重资本‘罢免王石’的意志与权利。”一方观点认为,宝能举牌万科,并未有违规行为,均是按照合法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王石等高管被罢免从万科出局,也是资本的意志,公众或许不认可,却也要尊重资本的权利。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认为,“宝能系”收购万科股权的行为是合法、合规、符合国际惯例的,同时也符合保险业自身发展规律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
“近期万科事件在市场的热度很高,我们认为这一事件是理想化的创始团队与资本的竞争,目前的情况对资本来讲是比较有利的。”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赵耀说。
另一方观点则认为,作为创始团队的王石等人,代表着万科的历史,塑造了万科的文化,而且近年来业绩仍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有资格捍卫公司的发展方式,狙击恶意收购。
“我们在2010年提前4年实现销售额过千亿的目标,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我们有信心在今年实现销售额超过3000亿元。”王石说。
“在万科这样一个股权极度分散的公司里,正是万科团队有效推动了万科发展,从万科的发展来看,万科团队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说。
SOHO中国CEO张欣、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锤子科技CEO罗永浩……众多企业界“大咖”也纷纷发声,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认可王石团队对万科发展付出的努力。
未来走向有多种可能
经历了多次剧情起伏之后,万科股权之争正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业界人士认为,目前最终结果存在多种可能。
首先,当前万科大股东之间“合纵连横”跌宕起伏,在大股东的共同反对下,深圳地铁入股万科、万科重组计划在股东大会通过的形势不容乐观。
27日万科股东大会后进行的决议投票环节,万科2015年度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均被投票否决,分析人士认为,这显示各方矛盾进入白热化。
同时,有券商分析师认为,若万科股权之争持续发酵,公司动荡、股价下跌将很难避免。“一方面需要为大盘走势补跌,另一方面由于重组可能失败、董事或被罢免等利空因素,万科复牌下跌的概率很大,但下跌的空间仍然有限。”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万科董秘朱旭称,万科停牌前,涨了60%以上,优于大盘和同行,复牌后股价确实有下跌压力,公司前景目前有些不明朗,不排除股价下跌、业绩下跌的可能性。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万科股权之争各方仍存在妥协的空间,事件发展仍有转机。“我不认为大股东可以为所欲为,我们还有监管部门。”王石说,“我们一直往前走,如何协调各方面利益,为了稳定,万科本身一直是在妥协。”
“关于万科的事情,还是呼吁各方不要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公司整体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