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云南大理大山深处的明清建筑群
大理
早在15年前,中国文物普查小组就发现了这个明清建筑群,对更多的普通人,它也许根本不存在,它叫利客村。利客村坐落在州巍山坝子西山脚下的一个山坳里,是个彝汉杂居的村寨,原叫西山庄。后来有顺庆府(今南充)汉族人迁居此地,被当地土人(彝族)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入驻此地后,发现这里山清水秀,地理位置和条件优越,利于他们繁衍生息,于是取了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利客。
云南
2009年,中国文物普查小组在偶然间发现了利客村里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2012年,利客村藉由传统古民居建筑群,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说归说,地方政府在完成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后,具体该如何保护,却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不过他们一直在努力。正是他们的努力,我才得以工作之名,知道并探访了利客村。
当天抵达利客村时,正值阳光明媚的炎热午后,为了拍摄全景,在社长带领下,我们从寨子门口的东边小路,顺山走了上去。扛着器材,不多时就香汗淋漓了。去到山坡上,被群山包围在山坳里的利客村出现在眼前。寨子周边竹林掩映,青松、核桃、桉树、杨槐、枣树和其他不知名的树杂乱生长,簇拥着寨子。被各种树枝、树叶遮挡的寨子若隐若现,不过依然能看出整个寨子的布局。穿过玉米地,上蹿下跳,看角度,取景拍照。青山环绕中,利客古村依地势呈南北走向,纵横交错,很明显的能看出并排有序,错落有致;中间有巷子连贯,所有院落以“一”字排开。没有炊烟袅袅,没有鸡鸣犬吠;许是来的时间不对吧。
一条狭窄的小路在竹林间弯曲向前,没几步路,就看见寨子长长的巷道了。一边是陈旧的篱笆,一边是土黄的高墙。钢丝和我准备拍摄,被社长叫住了,“往里走还有更漂亮的呢。”行至尽头,一个89度的拐弯,果然豁然开朗。这就是在山坡上俯瞰时横穿寨子的那个深巷吧,走进了才发现更加敞亮。青瓦屋顶已不见,有的是深深巷子和土黄、暗红的墙;而巷子镜头,又是一片绿,想必是通到山林里了。
好几个院子,从门头、窗花、雕刻、院落布局等各方面,可以想象曾经的气势恢宏,不过都躲到蜘蛛网里去了;甚至部分房屋和墙体坍塌,屋里堆放着曾经常用的农具和木料,院子里除了一棵结满果实的柿子树外,全是茂密的杂草。而有些人家的大门,挂着生锈的铁锁。目前,利客村古民居院落,保护最好的可能就是我们最后去探访的郑家大院了。郑家大院院中套院,楼上有楼;尽管也有了蜘蛛网和老鼠屎,依然能看出大院当初的设计、做工和用料都十分讲究,防火、防盗,起居、储物等考虑周全;门窗、梁枋的木雕、墙面绘画的图案,古朴大方,精致细腻,充分显示着当初房屋主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殷实的家庭财力。
当地政府做了些基础性的保护工作,郑家老爷子也会不时的回到老宅子,简单打理。整个老宅,看着空落,但不至于有荒芜的感觉;院子里那棵硕果累累与人身等粗的枣树,在静观时间的流逝。拍完了,逛累了,在郑家大院休息,准备撤退。可我心有不甘,在寨子东面的山坡上俯拍的全景,遮挡物多,效果不佳;心想去巷子尽头的山上,再拍一次。郑老爷子自告奋勇,亲自带我上山。穿过桉树林往上走,就到了松林里,可寨子的全貌依然不清。继续上山,爬得越来越高,又被竹林遮住了。在东面山坡上的时候,寨子躲在树荫里;来到西面的山上,我又躲在了树荫里。总之,拍摄全景的计划没有成功。在往回撤的时候,我还看见了被火烧掉的房屋框架,墙面坚挺,木梁黢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