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校长朋友圈“刷”出来的是师生真情
翻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栎社小学校长周培利的朋友圈,在“学生家长[微博]”这一列表中,足足有800多个好友,全都清楚地标注着家长孩子的姓名和所在班级。周培利说,在全校1047名学生的父母中,除了不用微信的家长,自己几乎都加了个遍。(9月28日中国新闻网)
当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进入校长的微信“朋友圈”,校长也走下了高高的讲坛,走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不是冷冰冰地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教育需要向学生传递温暖的爱。校长能够每天走到学生身边,去关注他们的早餐等生活细节,关心他们的运动等成长瞬间,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有温度的教育。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思维决定着学校教育的风格和方向。然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校长都是“高高在上”,似乎距离普通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学生每次见到校长不是在大型活动中就是在全校大会上,一学期下来能见校长几面都很难,更谈不上校长对学生的关爱了。倘若一位校长能够俯下身子来,真正以一位长者、一个朋友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去关爱他们,那么其他老师又怎会不把学生当做好朋友,真心去关心和教育他们呢?
“校长朋友圈”的另外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其不仅成功融进了家长群,更在传统交流方式之外,引导了新型家校互动模式升级。家校沟通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及其细微的任务。”利用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与家长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显然比以往学校一纸冷冰冰的通知更有温度,学校的一些活动和决定也就更加能够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当然,我们为“校长朋友圈”点赞并不是以此来作为“好校长标准”,毕竟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每个校长的风格也大相径庭。但“校长朋友圈”确实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教育不能仅仅依靠“硬件”措施,而是需要那份对学生真正柔软的关爱。我们期望类似的“班主任朋友圈”“老师朋友圈”能够多一点,再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