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发言集萃
8月28日至29日在随州举行的2015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领导及企业界人士500多人,立足中国制造和世界需求进行深度研究,放眼全球专汽产业发展,纵论专汽产业走向、品牌战略、新能源汽车、创新驱动、智能转型、人性化、互联网+、大数据研究等,为专汽产业发展汇聚了最新信息与前瞻分析。现摘录部分精彩内容,与广大读者分享。
品牌战略,引领企业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杨学桐
从品牌来看,在世界500强中,中国品牌仅占有29席,排在前列的大都是金融行业的企业,中国大陆企业连续13年未能进入全球100最佳品牌阵营。机械产品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更是寥寥无几。
汽车每年都要谈国产品牌的占有率,时高时低,非常艰难。这种状况,与我们的制造大国极不相称,对在市场上的竞争极为不利。目前,随着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虚拟制造信息技术与实体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与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提供了快速通道。工业发达国家以科技创新和质量品牌的竞争优势,维护其产业霸主地位的势头咄咄逼人。加之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代表国家经济实力的质量品牌间的新一轮竞争已呈白热化状态。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我们首先要把产品做好做精,创建自己的品牌,提高国内外知名度,才有市场的竞争力。质量和品牌是紧密相关的,但仅产品质量好还不能说就有好的品牌,质量好是品牌的基础,品牌是各方面质量高水平的综合体现。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有了正确的品牌认知,与品牌成功还不能完全划等号,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精心培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以讲究诚信为基础。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和产品被顾客认同的最基本的条件。二是要以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为核心,从设计、制造、服务的全过程保证和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水平。产品的功能特性是顾客本身的需求,产品质量不能保证产品承载其应有的功能特性,也就丧失了满足顾客需求的可能。三是要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为导向。这里所说的价值是顾客可以感知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的感知,也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感知,尤其是竞争类产品,不仅仅是功能特性的问题,还要关注产品是否美观,还要研究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这些因素综合形成顾客感知价值。四是要以科学的品牌培育方法为抓手,品牌提升是涉及企业质量、信誉以及品牌管理技术等综合方面的长期过程。
品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应被看成是个案,要研究品牌成长的共性规律,掌握科学的品牌培育方法,增强品牌培育能力。重型机械创品牌是有基础的,关键是领导要重视,要有决心,有办法。要进一步提高对质量品牌建设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质量品牌对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突出企业在质量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质量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
加快创新驱动,推进智能转型
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郄英才
随州是国内专用汽车的主要发源地,经历50多年的发展,专汽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我市最具特色产业和第一主导产业。
随州的专汽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整体规模行业领先。全市规模专汽行业企业达到110家,年产值近4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30%以上的份额,国家公告类品种已达5000多种。
第二、研发应用成果丰硕。近年来,全市专汽行业获得专利技术200多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9家,省级各类技术中心22个,拥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5家。
第三、产业链条日臻完善。我市拥有齐星车身、全力机械、三环铸造等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能够生产车身、制动盘、轮毂、传动轴、液压等800多个品种1500多个规格的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30%,产业链条体系已初步形成。
第四、专汽品牌效应彰显。我市先后荣获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金字招牌、国家新型工业化专用车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专用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首批区域品牌质量建设试点地区、中国机械工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创建优秀奖等荣誉。
随州专汽产业以创新为先,坚持转型。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强化自身实力。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提升研发水平。三是深化交流合作,拓展国外市场。专汽产品覆盖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是加强行业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加强系统培训,健全各环节管理,加强对市场监管。
今年上半年全市危化品罐式车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湖北省危化品罐式车质量提升工作现场会在随州成功召开,并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创建全国专用车质量提升示范区。
下一步,随州专汽将坚持智能为要,推进产业转型竞进。
坚持规划引领,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县市区园区产业布局,加快布局特殊用途专用汽车企业入驻随县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曾都区湖北专汽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高新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优先发展“专精特新尖”专用车,重点发展专用汽车底盘,突破发展关键汽车零部件;大力开发和生产新能源专用汽车,力争产能达到1万辆。
坚持引进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承接产业转移,深入推进专汽行业兼并重组,重点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与随州企业合资合作;优化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再配置,加快推进本地企业重组等。
坚持智能转型,增强竞争实力。支持企业新上智能化生产装备,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互联网+专汽产业;加快智能化专汽产品研发,推进产品更新换代。坚持平台打造,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专汽之都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支持湖北省专汽研究院与知名院校及专汽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强在专用汽车设计、研发、应用、人才等方面的建设。
工程建设车低迷,物流运输车旺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中心部长 朱向雷
专汽行业呈现数据化的趋势,一切业务数据化,数据是资产;一切数据业务化,数据是产品。数据驱动,业务数据即是价值。
在专用车整体市场方面,2015年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长乏力,工程建设开工率低;制造业持续低迷,消费需求降低,经济增长偏弱。国内卡车市场已由快速增长期进入结构调整期,市场增长由机会增长转变为能力增长,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受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影响,工程车市场需求出现大幅下滑,导致2015年中重卡市场比重降低。但随着近几年城市化建设推进及专用类公路物流快速增长,卡车专用化率稳步提升。受今年经济不景气影响,加之排放升级,市场存在提前消费,销量基数相对较大,导致2015年1-7月专用车市场需求出现大幅下滑,同比下滑21.5%。
在专用车平台结构方面,目前国内专用车定位以城郊零散货物配送、城区市政作业的轻微卡市场为主,兼顾部分中长途专用货物运输和中短途重型工程作业车。在2015年1-7月,受宏观环境影响,制造业不景气、基建市场低迷,以中长途物流及工程作业为主的重卡市场销量同比下滑较大。而以城郊作业为主的轻微卡市场由于城镇规范化建设推进及其在城市道路中的运输灵活性,市场需求度相对较高,份额呈增长态势。在专用车用途结构方面,专用车以物流运输类为主,且其市场份额呈增长态势。随着近几年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固定资产投资降低,工程建设类受宏观环境不景气影响下滑较大,用车市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区域。另外,专用车保有量以通用厢式车、仓栅车、危化品运输车、搅拌车、泵车、洒水清扫车、垃圾车为主,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类市场,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东部沿海及西南区域。
在专用车细分市场,公路物流运输类、电商物流运输类、冷链物流运输类、工程建设类、市政环卫类、新能源市政环卫类等类别专用车呈现各自鲜明的特点。
综合市场经济环境、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发展、城镇化发展、城市群规划、黄标车淘汰政策、排放升级趋势加快、专用车使用年限延长、专用车总量中长期预测分析等因素分析,未来专用车市场仍将以物流运输为主。其中,仓栅车将向厢式车、冷保车转化;市政环卫车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其中以扫路车、洒水车、垃圾车、清障车为主,且将向新能源方向发展。功能用途集成化、自动化、人性化;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投资向消费转化,工程建设市场将会逐步萎缩,但仍保持一定市场份额长期存在。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方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侯福深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明显加速,我国新能源汽车呈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产品线日趋丰富。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138家,1268款公告车型,累计生产12万辆。其中,2014年生产8.4万辆,占总产量的71%。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取得明显进展,同时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框架体系在顶层设计和执行层面等体现。国务院先后编制相关规划、出台相关意见,国务院相关部门为落实这些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如财政补助、购置税/车船税减免、电价政策、政府采购、NEV在交通行业的应用、NEV公交车油补政、NEV科技计划等。相关地方政府为贯彻落实这些规划、意见等,制定出台的配套政策。
我国新能源政策体系呈现新特点。以战略引领,且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地位日益巩固提升;税收政策实现历史性突破,由单一财政补贴向财税综合激励政策转变;对于公共领域推广工作的量化考核进一步强化,且政策设计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对于私人领域更加注重环境建设和使用环节的鼓励政策;实施不断严格的油耗标准,形成政策推动和标准拉动,更加注重企业内生动力;管理创新,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未来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化潮流不可逆转。第一,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将逐步放大。因为能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主流汽车国家纷纷出台电动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根据EVI成员国预期目标的统计,2020年世界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达到600万辆/年,占当年世界整个新车销量的比例将达到6%。第二,电动汽车生产供应能力将稳步提升。从供应方面来看,大型汽车企业的积极行动确保了电动汽车供应能力将稳步提升,并呈现出工程化与产品化、规模化与低成本化、型谱化和系列化等特征。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5年将居全球引领地位,产品结构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将在跨领域合作中逐步成型。
在政策方面建议:建立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机制;创新研发组织模式,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强化行业技术合作,搭建共性技术平台;形成新能源汽车财税激励政策的长效机制;强化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
3C认证,助推全国专汽产业升级
中国汽车认证中心主任 强毅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CNCA),于2013年和2014年,先后发布了系列实施规则,并在2014年9月又对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产品的实施规则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这些文件均突出了“控制认证风险、实行差异管理、提高认证效能”的科学管理理念。
CNCA的CCC专项检查方式多种多样,如:工厂飞行检查、认证机构办公室检查、审核组见证审核、委托检测中心产品抽检等。2014年,CNCA在生产领域共抽查26种产品,涉及1892批次,其中涉及整车产品40个批次(抽山东省企业),总体讲,保持较高的质量水平。
2015年CNCA对认证机构和认证企业的监管体现在突出问题导向、改革导向、风险导向、共治导向四个导向上。
我国专用汽车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专用车也是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并且直接参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第二,我国在“十三五”期间,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将重点投资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一带一路”将给专用车市场带来一定机遇。
当前国内专用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缺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失衡,发展不均,主要部件无法自主生产,专用汽车生产存在散、乱、差问题等。
未来专用车发展趋势:一车多用化,新材料、新技术和微电脑应用;轻量化发展,标准化设计应用;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合资合作、资产重组;区域化的产业集中,厢式化和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
国民经济发展减缓,国内流通行业发展随之减缓,影响了专用车消费。另外,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新法规的实行等一系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重卡市场极不景气,整体销售情况可谓“降”字当头,原材料成本上升及人工费用的快速增长给各企业带来压力巨大,此时专汽企业必须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赢利能力 。
企业应做好应对困难环境的充分准备,把企业健康发展的着重点,从单纯关注销量,向更注重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转变。向转变发展方式要效益,向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效益。
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不断升级,重型商用车燃耗管理、计重收费、治理超载等政策法规得以实施,这些对企业开发安全、节能、环保产品的引导作用十分明显。希望专用车行业能在不景气的市场中负重前进、实现超越。生产企业要以顽强的意志和决心坚持自主创新,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这是CCC企业继续前行的动力。
中国专汽产业升级与“互联网+”
中联重科环境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 张斌
我国要成为世界专用车强国,应具备若干主要特征: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潜力;强大的专用车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重要产品和国际领先的制造技术;拥有国际一流的专用车研发人员、经营管理骨干和技术工人队伍;行业节能环保及绿色化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信息化、“互联网+”融合水平居世界前列。
近些年,我国专用车产业有了一定、快速的壮大,但我们与世界专用车强国的差距仍较大,主要短板在于:产品可靠性仍是瓶颈,关键核心配套件缺失,对外依存度高,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差距明显,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专用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和技术路径在哪里?
首先,实施创新驱动。形成核心技术优势,革新管理方式,转变研发观念,创新研发体系;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人才培育。
其次,坚持质量为先。实施产品可靠性提升工程,建设产品研发质量保证体系、试验体系和标准化工程,实施质量技术创新工程。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建立完备的质量检测和试验条件及质量追溯系统,大力推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实施质量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再制造工程,提高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水平,大力推进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第四,持续优化结构。持续夯实产业基础,加快产业国际化运营,大力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加强产业链协同,大力推进专用车产业管理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变革,大力推进专用车产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今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 《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基于 “互联网+专用车”深度融合,深入推动我国专用车产业升级的若干战略重点方向和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
以 “互联网+”为牵引,大力推进我国专用车产业产品与核心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我国专用车产业智能制造,大力推进我国专用车产品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大力推进我国专用车产业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的变革。
我国专用车产业要抓住全球变革契机以及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征,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依托“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充分发挥它对专用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持续推进专用车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必将实现我国专用车产业“凤凰涅?”!
[责任编辑: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