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之举——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观察与思考之四(2)
时间:2013-07-01
作者:newsman
来源:随州日报

  根据 《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未来几年,我市将实施一批重点名城保护项目。对东护城河进行整治与改造,恢复部分历史文化元素,改善两岸市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修缮与恢复青护城河段现存的部分古城墙,并在古城墙和护城河周围选择适当位置,修复一至两个古城门和部分历史遗迹,如餐霞楼、汉东楼和欧阳修读书台、张衡读书台等。借鉴外地经验,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汉东文化街的改造,改善街区和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做好“两城四墓群”(安居古城、淅河庙台子遗址、擂鼓墩、义地岗、羊子山和叶家山古墓群)的保护工作,抓好曾侯乙古墓遗址保护棚改造和擂鼓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结合森林公园建设,启动杨坚故居——智门寺的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完成双龙寺、天主教堂、文峰塔、雪公堂的修缮和改造工作,对回龙寺、季梁墓(祠)等文化遗址进行恢复与重建。推进随州大遗址保护片区规划建设,将叶家山墓地、庙台子和西花园遗址划定为保护范围,建成古代曾国国君墓地遗址博物馆。

  弘扬为魂

  市委书记刘晓鸣提出,在名城保护上,力求做好加法,绝对不做减法,做好地上地下文化保护工作;坚持凸显特色,绝不“画蛇添足”,以负责任的态度兼顾好历史保护和未来发展;坚持发展优先,力求在整体塑造上下功夫,按照随州历史脉络做好保护工作。要发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弘扬随州文化。

  市作协副主席、民俗作家蒋天径认为,名城保护从根本上应该是对随州传统人文精神的保护,实质上是寻找古代人与现代人的对话。他还建议,名城保护不仅囿于城区,应包括整个城市范围。

  弘扬历史文化,光大名城风范,随州的探索与实践可圈可点。

  “一河两岸”风光带,全长7公里的绿化带和白云湖碧水,书写着“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新画卷。该项目夺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炎帝故里风景区短短几年享誉全球,炎帝神农故里成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寻根节成为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

  大洪山着力打造“佛教名山、养生天堂”,正在建设“传世之作,不可复制”的经典工程,已建成的金顶创造了多个全国之最,单体高度为全国第一。

  中国编钟 “音乐之都”,总投资达100亿元,规划占地1300亩,是一个集演出、颁奖、创作、音乐版权交易、体验等于一体的编钟文化创意园区,并整合全市相关文化产业资源,把随州打造成全国著名、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将极大地弘扬 “中国编钟之乡”这一文化品牌。

  今年4月中旬,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名城保护工作,形成了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明确提出,更加注重城市发展中的文脉延续,把随州的“文化之脉”继续尊重好、延续好、涵养好。以科学的态度保护好、利用好和弘扬好地面和地下遗存的历史文化古迹。要坚持“两个基于”(基于1993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的框架和基于现在的实际),实现“五个结合”,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 “圣地车都”和“神韵随州”战略实施结合起来,与加速城镇化进程和推进“双百”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民生迫切诉求结合起来,与传承随州优秀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可以预见,伴随着思想的觉悟、先进的理念、过硬的措施、效应的彰显,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定会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