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变坏?还是老人被污名(2)
时间:2013-11-26
作者:newsman
来源:网络

  2011年10月,上海闹得沸沸扬扬的大润发超市班车司机“救人被诬”案。早先,司机尹某是这么说的:10月16日,他驾驶班车停车后准备启动时,看到车边的地面上躺倒了一名老太。尹某立即下车搀扶,报警送医。第二天老太伤重死亡。尹司机告诉记者:他扶老人时,曾有乘客提醒他别去,当心好心没好报……当时舆论也一边倒认为这是“救人被诬”。

  但最终警方查出了真相,事实是,在车门未关闭的情况下,尹某就开动了车子,导致正在下车的老太摔倒。警方认定司机负全责。尹某最终也承认:围观人群误导了他,当时“好多人也说和我没关系,我自己也没看清楚……”

  上述尹某改口、彭宇改口、许云鹤被调查否定……,均是在同一问题中,年轻人被否定的案例。由此我们是不是也该总结出年轻人的什么负面特征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当今的老人没有“带有群体特征的问题”,只是,要总结出这样的问题,需要严谨的调查论证,根据几个新闻、个案就说“老人变坏”,是没有说服力的。

  老年人的问题被选择性关注,或部分源于话语权转移

  没有话语权的人容易被挑刺?

  其实观察“老人新闻”中的跟帖,就会发现几乎全是以年轻人的视角谈问题,绝少老年人的自白。实际上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的数据,中国的网民构成中,35岁以下占据82.3%。不仅如此,随着网络媒体更倾向于移动端的趋势,我国手机网民整体上更偏年轻化,50岁以上网民仅占比7.2%。

  当信息平台被一个人群主导时,那么信息焦点难免是这个群体眼中的焦点、信息中的利益偏好难免是这个群体的偏好、信息评判中的价值观难免反映这个群体的价值观。就好比西安老人坐女子身上这条新闻,虽然很不可靠,但能在几天内就有3万跟帖,数万读者痛骂“为老不尊”。但同是西安,之前一条“老翁给生病女青年让座,称年轻人也不容易”就只有一百来条跟帖,同样的,“老人送公车让座年轻人蛋雕”、“老人给让座乘客发红包 内有2元钱和感谢卡”也得不到太多的关注。

失去了话语权的老人任舆论“宰割”?

  失去了话语权的老人任舆论“宰割”?结语多年前,舆论的主流是上一辈人斥责下一辈人是“垮掉的一代”。如今,下一辈人长大了,舆论的主流变成斥责上一辈人“为老不尊”。也许,这才是“老人变坏”的部分真相。

【责任编辑:清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