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降低管理成本。用交通运输物联网体系(即给每辆车贴一个电子标签,给收费通道安装电子阅读器,实现无现金收费)替代目前的人工收费体系,通过管理技术的提升节省大量管理成本,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以预防为主,降低养护成本,减轻财政负担。
“完善高速公路的收费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的同时要增加收费的透明度,公路的规划、建设、运营都应该公开一本账,建设维护花多少钱、收了多少钱、多少年内还清,让老百姓清清楚楚,这样既利于执法部门的监督,也有利于预防腐败”。秦希燕提出,依法调整已批准的收费期限,可设置听证环节,听取各方面意见,引入外部监督。
秦希燕同时建议,还应合理规划高速公路建设、收费制度的设计,保证成本的同时兼顾公路的“社会公益性”,避免或减少到期收不回“成本”现象的出现;要加大政府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对国家投资的去向审计,加大政府对公路维护的财政支持。
现实中,重新修订相关法规的呼声显然已得到相关部门重视。2013年5月,交通运输部组织起草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一项修改内容是:“收费公路及收费站名称、收费单位、收费标准、收费期限、通行费收支以及养护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等信息应当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在交通运输部的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该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魏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条例》的修订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立法项目,涉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将认真收集、汇总、研究各方的意见,在下一步修改工作中统筹考虑、消化吸收,待草案修改成熟后将报送国务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