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进入华夏国博公司办公地。京华时报记者蒲东峰摄
京华时报讯(记者王晟)昨天,北京警方通报了“华夏国博”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案的侦破进展。该公司是一个利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违法犯罪的特大团伙,目前299人被拘。从该公司的方庄总部,警方搜出约60余万公民个人信息。
今年8月初,丰台警方获得线索,位于南三环东铁营桥附近的中北投资大厦内的华夏国博收藏品文化交流中心,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丰台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联合调查。
丰台警方经调查发现,以韩某为首的团伙创立华夏国博收藏拍卖公司,然后从非法渠道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招募几百名员工并进行统一培训,以打电话推销的方式销售各种廉价纪念品,其中还包括一些未经授权的假冒产品,从中获取暴利。
根据前期侦查,警方确认该团伙人员众多,位于方庄地区的中北投资大厦的一到五层都是其办公地点。8月7日下午,丰台公安分局调集近300名民警对该公司本部和技术部的嫌疑人统一展开抓捕行动。警方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张某及400余名员工控制并进一步调查。目前,该团伙中95名嫌疑人因涉嫌侵害公民信息罪被刑事拘留,204人被行政拘留。但公司创办人韩某仍在抓捕中。根据记录显示,韩某今年38岁,是辽宁省盘锦市人。
民警当场起获了数十箱公民个人信息单,以及员工手册、推销商品的话术单、员工业绩表等涉案物品。据介绍,在当天的抓捕行动中,警方从华夏国博公司内搜出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单,用了4辆警用皮卡汽车才将信息单运完。初步估算,该公司在4个月内至少非法收集了60余万的公民个人信息,具体数字还需进一步统计。
揭秘
商品
包装廉价纪念品高价售出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该公司推销的所谓收藏品均是收购于本市一些集币市场和旧货市场以及纪念品制造厂家的廉价品。公司对低价的商品进行包装,并配上自制的收藏证书向客户高价销售。这些商品包括了邮票、纪念币、玉器和玉玺等,其中还有一些没有授权的假冒产品。
在生意越做越大后,韩某的公司开始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大量投放广告,并创办网站推销产品,通过网络、电视和电话三位一体的手段大肆销售,非法获取了巨额的利润。警方查获的该公司相关资料显示,其在4个月内交易3万余笔,仅仅一个区域部门内的电脑所存交易记录就显示交易额达两亿余元。目前,涉案的具体金额仍在进一步统计中。
信息
技术部非法收集公民信息
承办此案的民警介绍,华夏国博公司组织结构十分严密,内设技术部、营销部、售后服务部、财务部和组织部五大部门。其中最为核心最为神秘的就是技术部,负责收集公民个人信息。
技术部一共由7个人组成,而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这个部门的办公地点设立在了远离公司本部的丰台区成寿寺路上。“每天早上8点前,技术部的负责人张某都会提着一个装满白色单子的箱子放到老总的办公室内。”民警透露,张某一般都会赶在所有员工上班前将信息单送来。“他平常只穿着便服,而且从不和任何人说话,所以公司内的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他。”
这些白色的单子就是技术部收集来的公民个人信息单。这些信息都是这7个人通过互联网等途径非法获取的,他们收集之后通过分拣和整理,将信息表分好区域,然后每天由张某送到总部。
营销
话务员每天打数百个电话
当民警进入华夏国博公司办公地的其中一层时,发现现场有一百多人在忙碌地打电话推销纪念品。与普通电话不同的是,这些电话是一种只能打出不能打进的拨号器。
话务员每天来上班以后,每人领取8张公民个人信息单、共240个人的电话,之后分别拨打。记者在这些信息单上看到,每张单子都有个人签名。民警透露,为了统计绩效,每完成一个单子,公司都会让话务员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当这个月的业绩全部完成后,这些公民个人信息单将会全部销毁。
每张单子都整齐地印有30个公民的姓名和电话,并且详细地标注了公民的家庭住址,其中一部分还写明了公民的职业和工作单位。如果事主挂断电话,话务员会在信息单上标注“挂断”;如果事主说忙,没工夫接电话,话务员会标注“一会打去”。而当这个电话的事主对话务员所推销的物品感兴趣,话务员便会用红笔标注上“兴趣”。而一旦被标注,话务员会不断地给事主打电话,直到物品被销售出去。
自编教材专门培训新员工
话务员的工资是每个月2500元保底加上推销成功后产品的回扣。每件产品的回扣视产品价格不同分别达到3%、5%和7%。所以,这些话务员每天除了吃饭和休息的时间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拨打电话联系业务之中。
而为了更好地推销商品,华夏国博还有专门的培训师给新来应聘的员工上课,课程包括公共关系、社会沟通等,而课程教材都是公司自己编写。警方在现场搜出了《如何让客户感觉你是亲近的人》等话术课程教材,所有的话务员都是根据话术学习材料给客户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