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采煤土地塌陷农民另谋生路:顺点煤炭(2)
时间:2013-08-07
作者:newsman
来源:人民网

  水域基本没有人管、田地面积日益减少,许多失地农民因此不得不另谋生路。

  刘书杰是兴隆庄镇田庙村的一名中年妇女,目前除了偶尔照顾家里的一分地,她还在村附近的塑编厂打工。因为夏季工业限电的原因,她所在的工厂目前一个月只开工十来天。每个月的工资也按照工作日数结算,平常月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

  “我们这儿打工的地方比较多,有啤酒厂、塑编厂,还有个人经营的煤炭运销厂,不打工在家里也没有事情做。我老公也在附近的厂子里打工,每个月加起来有4000多元钱的收入吧1刘书杰说。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谈及生路,受访者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打工”。兴隆庄镇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兴隆镇总体上讲劳动力紧缺,但凡有劳动能力的农民都能在附近的厂子里做工,工资都在2000元左右。

  除了正常的打工,煤矿区还衍生出不少非法营生,例如在兴隆矿主矿附近,记者就遇到了十几名“顺手捡煤”的“煤猴子”。每当煤炭装车之前及之后,他们总会爬到车厢上去“顺点”,这种行为类似于“买路财”。一名“煤猴子”告诉记者,一天大概可以“捡到”两百来斤,基本上都会找地方卖掉。

  “稳沉”需要时间

  虽然老白姓有自己的谋生之道,但在已经和即将失去的田地面前,他们同样无能为力。

  记者在济宁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济宁位处鲁中南山区与鲁西平原的交接地带,境内已发现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40种,煤炭是重中之重。全市现有生产矿井47对、在建矿井7对,加上井口在境外的9对矿井,年产原煤近亿吨。目前全市因采煤已累计塌陷土地47万亩,其中绝产30万亩,涉及11个县市区、30多个乡镇、400多个村庄。同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塌陷土地会以每年4万余亩的速度递增。

  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济宁市在塌陷地治理方面探索出了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土方平整、挖深垫浅、生态治理、泥浆吹填以及预置填充等。

  不仅如此,在不同的地域治理的思路也有所区别,例如在中东部中心地带的塌陷区域,普遍采用挖深垫浅法,并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生态城市建设,以生态恢复治理为主,重点营造湿地旅游景观和观光农业;而在该市西北部、西南部则主要采用泥浆吹填的方法,只不过所用的泥浆一个是来自于黄河的泥沙,另一个则是来自于环南四湖的湖泥。

  在崇文大道与255省道交叉口附近往南,记者就看到了采用挖深垫浅的方法治理的水域,时常可以看到前来休息观光的旅客。但就在这处水域不远,就有粗放式经营的水塘,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就此,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复垦中心工作人员高峰告诉记者,许多塌陷地水面之所以没有开展大规模的整治,是因为还没有达到整治所需要的“稳沉”条件。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普遍认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目前,国内传统的治理模式主要为采煤塌陷稳沉后进行治理,即采煤塌陷—补偿损失—塌陷地闲置—治理。塌陷区治理工作始终面临着等“稳沉条件”成熟后再治理的尴尬局面,济宁也不例外。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许多地域没有稳沉,塌陷地的综合治理也就无法开展,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水面管理无序的状态。

  谈及稳沉所需的时间,高峰说,从全市范围来看,塌陷地的平均稳沉期在3年左右,具体的稳沉期与采煤企业的生产计划有直接关系。

  目前,在济宁地域上采煤的企业包括兖矿、淄矿和临矿(临沂矿业集团)三家,其中兖矿占了大头。按照济宁市国土局的预测,预计至2020年,采煤塌陷地将达到75万亩,到本世纪下半叶塌陷范围达到400多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寻求经济转型

  据介绍,目前济宁市已累计投入15.2亿元治理采煤塌陷区,已经完成治理土地24.4万亩,恢复耕地14.2万亩。今年3月1日,该市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实施后,济宁市已经逐步建立包括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审查、资金保障、监督检查等制度。

  “照此逻辑,开展塌陷地复垦工作的资金在长期来看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但也未必能够顺利铺开。”高峰表示。

  济宁市国土资源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塌陷地区的群众,其合法权益已完全能够得到保障,济宁市在执行补偿拆迁安置等方面远远高出国家标准。采煤企业给失地农民的补偿基本维持在1500元到1600元每年每亩,这个数远远高出当地每亩农田的每年纯收益500元。

  “由此不可避免地让失地农民产生‘惰性’,并对土地复垦工作带来难度。即使稳沉条件满足,复垦治理工作也不会受欢迎。因为一旦开始治理,失地农民将从采煤企业那里获得一次性补偿,虽然治理工作不改变原有土地的权属,但与每年的补偿相比,这个一次性补偿将会使失地农民失去持续长久的收入来源。这也是许多失地农民希望安于现状、坐享其成的原因。”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