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拥堵”已是常态
时间:2013-08-07
作者:newsman
来源:人民网

  高空空域改革进展缓慢,繁忙航线只有“单车道”,民航局称“空中拥堵”是航班延误最重要的原因

  七月末,民航局祭出新招“应对”航班大面积延误: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八大繁忙机场“不限起飞”。站在这一新政对面的,即是乘客最常听见的延误原因,“流量控制”。

  为什么会有“流量控制”?因为天空容量有限。天空那么大,也没见到满天飞机在飞行,为何就会“容量有限”?因为飞机能飞的“空域”有限。

  空域,指的是航空器飞行所占用的空间。民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科学试验飞行、军队训练飞行、国土防空作战活动等,都需要使用一定的空域。

  广阔的天空,飞机能飞的“空域”,只有已划设好的“航路”可走。目前国内民航可使用的“航路”,据称是在几十年前划设的,早已不能满足爆发性增长的民航需求。

  近几年,我国已启动相应的空域改革措施。

  在民航所需的高空空域上,虽有改革措施,但由于情况复杂而步履缓慢。在以直升机、小型飞机为主的通用航空领域上,低空空域的改革已步入轨道。

  7月初,美国航空数据网站Flightstats公布了全球35个国际机场6月份航班准点率。按照该网站的统计方法,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准点率分别为28.72%、18.30%,排名倒数第一、第二。

  这一排名引发了舆论对国内航班准点率以及晚点原因的新一轮质疑。

  在关于航班延误的原因的探讨及报道中,一个词语不时地出现——“空域”。有观点认为,民航可使用空域的资源紧缺、限制过多,是造成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何会有空域紧张?这种情况会改变吗?

  空域不够用,空姐跪求正点

  民航业人士认为,如果有更多的空域让给民航,航班的准点率会大幅提高。

  近日,网上一张“空姐拜正点”的图片传播得十分火爆。从图上看,两位厦航空姐跪地双手合十向前叩拜。她们所叩拜的桌上,摆着几盘供品,以及一块写着“正点”的字板。

  据了解,如乘客一样,民航的机组成员对航班延误也是十分不情愿。延误,给他们带来的是额外的工作时间,这种加班,却很少得到相应的报酬。

  此前,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表示,2011年的航班延误中,约40%原因在航空公司。此外,航班延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空中拥堵。

  这与民航业人士的说法部分吻合。民航业多位人士在不同场合均表示过“航班可使用空域的资源稀缺”是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民航业一些人士的说法,目前国内民航可使用的空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高空中,军民用空域80%比20%的比例。而公开资料显示,欧美等民航发展较早、空域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民用航空占比在80%以上。

  但这一说法近日又有了“新说法”。

  6月,中新社、新华社先后报道称,在中国军民航实际可用空域面积中,民航日常使用空域面积占比达到了32%。

  对此,多位民航业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0%的民航空域比例多年未变。“虽然不能说空域紧张是造成航班延误的唯一原因,但如果有更多的空域让给民航,航班的准点率会大幅提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空中堵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由于空域狭窄如“单车道”,繁忙的航路上,众多民航客机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据了解,我国以军方主导的空域管制体制,是上世纪50年代就确立并沿袭至今,期间很少有改动。民航班机和运输机只有在向空军申请后,才能获得部分固定航路和航线。

  空域是一种可以反复无限使用、不需再生的自然资源。空域同国家的领土、海洋一样,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

  据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协会理事、航空学会高级会员刘世江介绍,对空域有使用需求的,主要是民用航空、通用航空和空军。其中,民航航班需要使用的空域一般是指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空域以及进近管制空域和机场附近空域。

  按照民航局和国务院的相关要求,国内空域实行“三级运行,两级管理”。两级管理是指民航局和空管局,三级运行是民航局、空管局以及37个全国各地的空管分局站。

  目前,民航只能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使用空域。如果遭遇恶劣天气需要绕飞,民航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据介绍,一般情况下申请需要几个小时,也有申请后不被批准的情况。

  因此,一些热门航线上,“空中拥堵”已是常态。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民航的京广航路是一条宽20公里、高度从0至14000米的空中通道。飞机只能在这一航路上飞行,不能有任何偏离。京广间的所有航班,以及从郑州、武汉、长沙等地至北京、广州方向的航班,从东北等地前往广州方向的航班,都要在这一航路上飞行。

  一位民航业人士说,现在民航的情况是飞机多、航班更多,但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举例说,“美国两个城市之间,飞机经常有三车道可以走,我们现在还都是单车道。”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