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时间:2013-07-08
作者:newsman
来源:中国新闻网
良好的就医环境要全社会共同营造

    7月3日凌晨,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生谢有赣出诊时被打,造成“左耳鼓膜外伤性穿孔”,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尊重急救医生就是尊重生命。”市医师协会副会长王天星表示,院前急救的半小时时间里,对于挽救突发病人的生命来说是最重要的环节,希望社会关怀和尊重身负重任的急救“天使”。

  急诊医护人员常受打骂

  7月3日凌晨3点多,市急救中心医生谢有赣与同事接报后,前往欢乐海岸救治患者。谢有赣先是查看患者的脸色、瞳孔,并和她进行对话,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无大碍,随后接诊医护人员两次为患者测量了血压。在赶往医院途中,由于患者全身无力,谢有赣还为患者戴上了氧气罩。

  此时,患者的朋友李某和王某一直在急救车内呼叫她,因为担心影响抢救工作,谢有赣要求他们不要呼叫,没想到却挨了王某一记耳光,工作牌也被对方拽走。在将患者送往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抢救后,王某还用力敲打救护车,并对谢有赣进行辱骂,直至被医院保安劝离现场。随后,谢有赣经法医鉴定为“左耳鼓膜外伤性穿孔”,属轻伤。

  谢有赣被打不是独立事件,作为急危重症抢救重地,急诊也是医院里医患矛盾最集中的科室。据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急诊医护人员表示自己曾在工作中受到过辱骂,甚至被打。

  6月底,深圳恒生医院急诊科医生在抢救室内被打。据该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君介绍,这已是近期该院第3起急救医生被打事件。

  急诊医生干的不仅是辛苦活,还是个危险活。

  市人民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前急救医生表示,院前急救医生几乎个个都有过“被打”的经历。北大深圳医院一名急诊科医生说,患者家属或朋友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应该相信急救医生的判断,尊重他们的治疗决定。“医生天天处理需要急救的病人,经验比普通市民丰富得多,患者应该相信医生,打人是不对的。”

  在抢救生命的千钧一发的时刻,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却得不到保证,这是怎样的一种工作压力。

  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陈晖告诉记者,在医院里,急诊科医护人员可以说是“被投诉”最多,就诊轮候、输液排队……这些环节都可能引起纠纷。“有的护士想不通,我都这么拼尽全力在忙碌了,为什么还是被投诉,常常会委屈到哭了。”陈晖说,接到投诉后,院方会认真调查,如果是医护人员的过错,一定会按章处理;如果不是,也会给患者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们会引导医护人员站在病人角度反思,为什么我做得那么努力,却得不到患者的认可,可能是什么样的服务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与“被投诉”相比,急诊医护人员被打的则更会感到委屈。因此,科室设立了一个“委屈奖”,一旦有医护人员被打,科室人员就会前去慰问和看望。“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能够疏导医护人员的情绪,让他们不会出现心理阴影,毕竟一个有经验的急诊医护人员培养起来不容易。”

  压力大医护人员健康堪忧

  其实,医护人员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并不止发生在急诊科。2009年,市卫人委曾委托市健康教育促进中心进行过《深圳市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调查》(简称《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医护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幸福、安全和健康的明确或含蓄的挑战的发生率为71.8%,与广州市10所医院(64.5%)和吉林省部分医院(64.9%)调查的暴力发生率极为相近。

  人们可能还记得2012年9月发生在深圳鹏程医院的恶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区某怀揣4把刀,先后砍伤耳鼻喉科肖医生,导医小姚和手术室护士小叶。案发后,市关爱办、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商报社承办了一场关爱白衣天使座谈会,市卫人委、中国医师协会、深圳市医师协会、我市主要医院的领导和代表,社会学、法学专家以及知名网友一致认为,区某破坏的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和安全感,实际上伤害了全体患者的共同利益,建议司法机关从重、从快、从严惩处,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打骂医护人员,甚至伤害医护人员的生命,是由于社会上某些不健康心态和情绪。知名网友华斌表示,在鹏程医院恶性伤医案发生后,一项网络调查显示,44.8%的网友认为这样的事情应该跟医疗体制目前的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医疗体制并非某一个医护人员可以解决的,如果患者或家属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把气撒在医护人员身上,绝对是一件不公平、不明智的举动,甚至是违法的。

  市医师协会会长、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杨卓欣表示,深圳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体力透支。这与深圳人口基数快速增长、流动人口多有关,加上深圳建市至今只有30多年时间,尽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但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仍相对不足。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