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支流沿岸癌症高发 沈丘县1年癌症死2千人(3)
时间:2013-07-01
作者:newsman
来源:随州日报

  2008年前后,在距离下湾村两公里远的地方,一口深200米的机井终于打成。

  下湾村民以为盼来了活路。不过癌症还在继续。

  2008和2012年,刘永凯的儿媳与母亲分别患乳腺癌去世。

  厄运也降临到苑洪亮头上,2013年初,他被检出患有食道癌。

  国家疾控中心对沈丘研究区的5万人跟踪3年调查发现,2005年与1973年对比,排除人口老化因素后,男性和女性肺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14倍和20倍,肝癌死亡率上升了5.23倍和4.80倍。在其他地区胃癌和食道癌死亡率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沈丘的这两类肿瘤的上升却非常突出。

  “这是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6月15日,国家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介绍,企业排放的污水进入河道,污水中的汞、铅、镉等各种化学元素长期渗入地下,“尽管这些年淮河流域的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癌症发病率的正常回归,起码还需10年。”

  “200米的井打好了,水也喝上了。可还是死人,我们怎么办呢?”下湾村的村民曾以为深井水是洁净的,但村子里40岁以上的人,普遍出现血稠症状。

  治水与生活

  尽管众多排污企业已关闭,水质有所改善,但当年粗放发展的遗祸仍在

  今年6月7日,安徽宿州埇桥区杨庄乡程庄村,谈到癌症,村支书席玉柱显得失望。他说,现在水是比十年前好多了,但癌症还在蔓延。

  杨庄乡紧邻奎河,是宿州远近闻名的“癌症乡”。当地传闻,多年前,杨庄乡产的水稻,无人敢买。

  2010年,国家疾控中心编著的《淮河流域重点地区死因监测分析结果汇编》显示,这一年,宿州埇桥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2150人,沈丘死亡1724人。“比全国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高1倍,与同区域的对照区相比,甚至高达四五倍。”杨功焕说。

  为了维持淮河流域水质,对于未来,相关各省均制定了严苛的“治水”计划。

  徐州环保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黄利民说,按照规划,奎河地表水在“十二五”期间COD含量必须达到小于等于40(毫克/升),奎河要承受徐州城区25万吨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被排放,但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生活污水一级排放标准COD小于等于50即可,“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

  徐州市修了人工渠,将黄河古道的水引入奎河,“必要时候冲刷一下,水质就达标了。”

  这种矛盾同样出现在河南沈丘段的沙颍河。

  沈丘环保监测站站长曹劲松说,由于周围没有适合的水质引入沙颍河,“我们只能祈求多下雨。”

  与20年前相比,尽管众多排污企业已关闭,淮河流域地表水质从劣五类改善为五类、四类水,但当年粗放经济发展模式遗祸仍在。

  6月3日,颍上县新集镇,65岁的李良波撩起上衣,一排排肋骨凸显,腹部的疤痕很是显眼,“食道切了一部分,我还能多活几年。”

  他2011年查出食道癌,他手术完的第二天,67岁的哥哥李良如,因食道癌被推进手术室。

  李良波劝苑洪亮赶紧做食道切除手术。思前想后,2013年初,苑洪亮上了手术台,突然又告诉医生不做了。“做了也是死,还花那么多钱。”

  “幸亏没做手术,有的做了接着就死,你还能多活几年。”刘永凯安慰苑洪亮。

  十年间,刘永凯送走的乡亲,不止100人,如今他也患上了严重的胃病,“送的死人多了,心也硬了,自己得啥算啥吧。”

  沙颍河上游,距离下湾村不足200公里的河南沈丘石槽乡孙营村,48岁的李志军年初查出肝癌。

  6月10日中午,吃药的时间,李志军用胳膊肘撑住床板,试图坐起来。试了几次,都失败了。肝腹水让他的肚子肿胀如鼓。

  门外晒麦子的妻子马桂梅跑进来,把他扶起。

  桌子上,一瓶消炎药,还有瓶护肝片,12元买的。

  一个多月前,李家的自来水管坏了。水杯里,仍是吃了一辈子的沙颍河水。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