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随州——一个改善民生的不懈追求
分享

  “随州这个城市的幸福,不仅仅有炎帝神农,还有这样美丽的山水让我们亲历其中。中华民族的根在这里,美丽的山水就在身边。”著名学者于丹如此评价随州。

  改善人居环境,强化民生福祉,建设小康社会。地级随州市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努力让市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情系民生,建设幸福随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既是经济,也是政治。省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幸福湖北’,在这一大的背景下,随州必须有自己的作为,使随州人民在宜居宜业的环境中感到幸福、祥和、平安。”市委书记刘晓鸣如此诠释。

  创优生活环境,铺筑幸福基石

  6月21日下午17时,在武汉某企业上班的随州小伙孙俊下班后登上动车,一个多小时后就回到了随州。“比在武汉市坐趟公交还快!”

  地级随州市成立之初,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欠账多”,严重制约和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改变自2006年始。当年12月8日,汉十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随州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随州大交通建设的序幕自此开启——过去10年,途经随州的汉十、随岳、麻竹3条高速先后建成通车;汉丹铁路复线通车,随州火车站东迁;随州对外交通“大跑道”初步形成,成功融入武汉一小时生活圈。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10年来,我市先后改造神农公园、白云公园,高标准美化、亮化一河两岸风光带,新建滨湖体育公园、回龙寺公园、随州文化公园……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67%、31.42%和 9.06平方米,均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让随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围绕饮用水源地保护与治理、空气质量改善,我市实施了先觉庙水库扩容工程、随州供水复线(封江水源)工程等水利建设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封堵沿线排污口,彻底改变了过去生活污水直排白云湖的历史;开展水王福窑、先觉庙、封江水源地保护治理行动。今年6月份,我市又启动了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

  水光涟漪映晚霞,绿树成林空气新。活力城东、生态城南……每当夜幕降临时,随州城区神农公园、文化公园、滨湖风光带等地人声鼎沸,流光溢彩,人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抒发愉悦的心情。

  情系民生福祉,破译幸福密码

  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体现。

  家住曾都区洛阳镇怡和路居委会的低保户叶合基,谈起新农合心情激动:“新农合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今年我生病到洛阳卫生院住院,治疗费用总共花去了2015元,个人只负担了80元。”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我市新农合制度自2006年试点以来,现已实现全市农村人口全覆盖,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重大疾病实际补偿比、门诊大病补偿比分别提高到75%、70%、60%左右。

  200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亿余元,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0多个,新建和改扩建了一大批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人们结束了“小病扛、大病拖”的日子,全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2000年的344.7万人次增加到如今的1128.5万人次。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均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就业是民生之要。“十二五”以来,全市人社部门通过帮助企业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重点人群统筹就业、加强服务促进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等措施,累计筹措就业专项资金3.357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89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8万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加大财政投入,持续改善民生。连续多年来,全市每年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均占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5%左右。2014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90.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1.3%,占比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幸福家园

  “社区服务越来越好,现在办理高龄补贴、廉租房、医疗保险等各种事项都不需要自己跑,把需要准备的资料交给社区代办人员就行。”6月11日,家住曾都区西城办事处汉东楼社区的陈明金高兴地说。

  汉东楼社区共设置了5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信息员,通过入户调查、设立民情信箱、开通民情热线和印发民情连心卡等方式,广泛掌握居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成为党委关注民生、排解民忧、帮解民难的“绿色通道”。目前,该社区已开展问计问需活动130多次,收集民意80余件,解决民事23件。

  选聘村务协理员、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三民”工程、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我市不断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强化财力保障投入,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认同指数。“办事不出村(社区)、办事不出组”,在随州正成为一种新常态。

  开展平安建设大行动。在随州城区的主要街道和十字路口,在随州新火车站、大润发广场等人员密集的重点区域,随处可以看到巡逻车和巡逻民警。2012年5月起,我市整合特警、武警、交警、治安警等警力,在全省首创“五警合一”新模式,部署警力上街巡逻,强化治安防控。

  如今,我市已构筑以特警、武警、交警、巡警、治安警、协警为主体的“六警合一”力量加强主城区社会面的巡防工作,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 不仅如此,公安机关还整合吸收冰姿公司、健民集团、齐星公司等7支企业巡逻力量,开展警企常态化联合巡防;城区各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巡防队伍作用,建立严密的动态防控网络,通过增强防控能力,有效降低可防性“两抢两盗”案件的发生,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建设小康社会,延续幸福基因

  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绿水村筱泉山庄老板甘文能接待了一波又一波各地游客。他说:“年初我又增加了几间包间,主要给客人提供农家菜,年纯收入10余万元。”

  早些年,甘文能靠种香菇、外出跑生意为生,随着大洪山旅游大开发时代的到来,他顺势转型专业开办农家乐业务。在大洪山深处、在千年银杏谷景区、在全省绿色示范村武胜关镇桃源村,类似的农家乐比比皆是。目前,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5万人,农家乐3000余家,每家农家乐年纯收入约在5万元以上,涌现出一大批因旅游而富裕起来的新农村,旅游业成为群众增收的新途径。

  千方百计扩大居民收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我市在增强支柱产业的同时,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整合资源推动“互联网+”创业热潮,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随州市喻虎农场养羊合作社社长喻虎,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熊氏祠村的一名青年农民。2000年,他从武汉返乡创业,养良种山羊。如今,他每年出售种羊上千只,年纯利润50万元,带动周边500多养羊户销售种羊3000多只。

  让市民分享改革的红利。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地级随州市成立以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建市之初的5054元,上升到20959元(2014年),为建市之初的4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建市之初的2356元,上升到11984元(2014年),为建市之初5倍;朝着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进一步。

(随州日报 陈晓林 张 清)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