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眼下最火的话题,非炒股莫属。有朋友说,现在不炒股简直没法跟人聊天:走进办公室,身边全是大呼小叫“跌了”“涨了”的,俨然是在证券公司上班;下了班坐地铁坐公交,也能发现不少人打开炒股软件正专心看盘;微信群里讨论的是今天买啥股;朋友聚会见面也不忘问一句“你手里有啥股”……记得曾有一部老电影叫《股疯》,用来形容当下的状况,真是挺贴切。
不过千万不要误会,我并不认为炒股有什么不好,但没有一点风险意识,带着一夜暴富的幻想而一头扎进股市,反而荒废了自己的主业,这样的炒股心态无法苟同。最近几周,股市突破5000点大关后震荡不断,“躺着也能赚钱”的日子过去了,“躺着也会中枪”的日子来临。媒体上“盲人炒股赚百万”的新闻少了很多,融资炒股亏损自杀的新闻更是让人叹息。无论是在股市里的,还是打算离开股市的,甚至还有正准备进场“抄底”的,都该好好反思,自己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炒股。
一夜暴富的股民有没有?当然有,但比例又有多大呢?“暴富”又能保持多久呢?有炒股经历的人都明白,无论资产增值了多少倍,只要还没清仓走人,都难言是赚是赔。更何况即便这样的“股神”存在,也是一路过关“打怪升级”,经长期累积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有一种说法叫“10000小时定律”,意思是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的努力。哪怕这一散发着浓浓鸡汤味的定律是靠谱的,但以每天8小时、一周5天来计算,10000小时也要花掉5年。作为既不愿花太多时间、又没有什么理财知识、更谈不上任何投资天赋的普通人,连“交学费”都没交足呢,千万不要迷恋啥“一夜暴富”,那真的只是一个传说。
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摆正自己的心态,才有可能真正从炒股中有所收获。一方面,对绝大多数国人而言,炒股都是一堂生动的投资理财课。尤其对新入市的80后、90后股民来说,在股市中学到的一些基本投资知识,为其未来展开更加理性的投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人投资渠道偏窄,除了买房便是炒股,而在英、美等国,理财意识从小就开始培养,他们的投资很少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分散在基金、债券、保险、不动产等多种形式中。近70%的法国家庭至少会买一份保险,日本主妇善于通过外币存款以规避本国低利率,美国人的退休金理财已成为他们老年生活的最重要保障……通过股市的理财教育,打开我国新生代的投资眼界,对增强国人的理财能力也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在股市中更能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炒股,从本质上就是炒预期,就是炒投资者的情绪。在不具备成熟的投资知识情况下,明知已经获利,却还想再赚多点;明明跌破成本,却还补仓期望反弹,盲目、贪婪、不自律……在资产快速放大或缩小的极端体验下,自身性格中的弱点便会暴露无遗。能否克服这些性格弱点,建立更强的情绪管理和自控能力,不仅有助于在股市中劈波斩浪,在股市以外的工作生活中更是获益无穷。
应该看到,无论在哪个国家,股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只能起到对抗通胀、保障资金安全等锦上添花的作用,反倒是在股海沉浮中学到的理财观念、情绪控制等受用终身。作为一介凡夫俗子,理应放下“一夜暴富”的幻想,与其费尽心机在股市中寻找财务自由之路,不如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踏实工作提升能力,别忘了主业。与其期待手上的股票涨停,不如先投资自己,让自己变成一只“潜力股”。
(广州日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