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节给随州带来什么之三
“随州非常美,一河两岸风光带极具特色,展现了宜居的风采。”著名作家二月河评价随州“小城大美”。
不错,文化与生态资源,是随州人为之骄傲的独特资源。而伴随着连续7年寻根节的举办,这些资源已变为发展的优势和动力。随州,用建设的加速度,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每年带给海内外嘉宾全新感受;随州,利用寻根节平台,打造国家免审、湖北第一的节庆文化品牌,让炎帝文化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符号走向世界,也走进民间,走入寻常百姓的心中,给市民带来文化生活的“双重享受”。
今年寻根节期间,在襄阳工作多年的徐海艳应亲人之邀回到随州,这是她第一次在寻根节期间回到家乡,浓厚的节日氛围、鲜花扮靓的城市,曾经非常熟悉的地方让她恍如隔世,感到陌生。其实,同她这个身在异乡的游子一样,在东护城河边住了50多年的老市民谢远福也不敢相信眼前的变化。谢远福曾经亲历护城河从过去的一河清水变成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龙须沟”。2013年,我市将东护城河的改造提上日程,去年9月启动了200米示范段建设,寻根节前示范段内再次恢复清水潺潺,让谢远福笑得合不拢嘴。
群众的节日让群众受益。通过寻根节的倒逼机制,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创造了建设的“随州加速度”,改善了民生,展示出随州靓丽的形象。
解放东路全线竣工、清河路绿化带完工、东护城河示范段建成……一个个项目在寻根节之前顺利完工。清河路绿化从启动到完工用了不到50天,征迁40多户,增绿3.4万多平米。玉石街是随州老街,整条道路有40多个大大小小的坑凼,污水、下水道等井盖严重下陷,5月28日开始,市政处采取错时、分段封闭、立体施工等措施,经过5天奋战,高效完成700米道路刷黑,解决了出行难题。
寻根节期间,20万盆鲜花装点城市的颜色,57家亮化璀璨城市的夜空,而鲜花和亮化不仅只在寻根节昙花一现,也逐渐成为随州日常可见的风景。
神韵随州,建设增韵,文化提神。一年一度的寻根节中,参与面最广、最接地气的莫过于炎帝文化庙会。2010年,寻根节举办第二年,我市首次举办庙会,收到了广泛好评。作为弘扬炎帝文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庙会传承了“共生”、“利民”等炎帝文化的精髓,展现了我市丰厚的文化家底,打造了文化品牌,丰富了群众生活。
62岁的厉山镇人徐德超,在上海定居十多年,返乡正赶上文化庙会,他连连感叹:“充满随县乡土气息的表演,好多年没看到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民间牛人选拔、农副土特产品展销、民俗文化展示展览、民间藏品交流展示、地方特色美食销售,“庙会好看、好听、好玩、好吃”,这是大家一致的感受。
随州人身体里潜在的文化因子因寻根节而活跃起来。今年,来自随县民间的1200多名农民演员,参与了80余个涵盖了非遗文化及绝技绝活表演的文艺节目,群众成为活动的主角,为游客带来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
唐县镇的三独(独人轿、独角兽、独轮车)是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历年庙会的保留节目,今年有28个人参与演出。镇文化馆馆长刘晓随介绍,连续多年参与寻根节,激发了镇上群众的热情,寻常时候或者各种节日,总有人给文化馆打电话要求开展文化活动或者参与演出,这是以前鲜有的现象。近几年,镇上开展了春节游艺、文化广场等各类活动,群众自发自愿参加的热情非常高。厉山镇上,一股“文艺风”扫走了过去的一些旧习。52岁的冷新敏和同伴十来个人组织了一个腰鼓队自娱自乐,既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生活,而且有时候还接受邀请参与商业演出,赚个外快,像她们这样的不在少数。
随县文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文化庙会这一活动品牌,各个乡镇都结合实际开展了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抵制了低俗文化在民间的渗透,引导基层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情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还有助于乡风文明,对推动经济文化大发展,起到了 “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随州日报 张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