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朝鲜日报》网站5月12日文章,原题:从尼泊尔地震看中国的软实力 被大地震吞噬的加德满都难以找到完整的建筑物,余震还时有发生。在震区采访的5天中,萦绕在记者耳边的一直都是汉语。因为在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即上个月26日凌晨5点,中国的26名救援队员已经从北京出发了。随后,中国各地的救援队分别来到尼泊尔,一直在搜救幸存者。
记者在加德满都遇到的“蓝天救援队”并不是拿着中国政府工资的团体。穿着蓝色制服的一名救援队员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平凡的公司员工,为了帮助尼泊尔灾民请假前来的”。他还告诉记者,只有飞机票和当地住宿费是中国慈善团体提供的。除蓝天救援队外,还可以看到举着“蓝豹救援队”“绿舟应急救援队”旗帜的民间救援队在加德满都各个角落展开救援活动。他们的设备只有铁锹和杠杆。尼泊尔人向片刻不停、挥汗如雨的中国人说“谢谢”。
记者曾听说过许多关于中国人不懂得顾及他人的故事。两年前,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市场上曾发生过一位70多岁的老人跌倒在路上,但路过的178名行人却视而不见的残忍事情。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这段视频,并表示“非常羞愧”。中国人吝于捐赠,年均捐赠额仅为国内生产总值的0.01%,与2.2%的美国相比有很大差别。中国人被讽刺为“只长身体的孩子”也是因为只知道顾及自己。
但是出生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80年代的这一代人有所不同。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7.0级以上的地震,在那里可以遇到来自全中国的志愿者。甚至有人说由于志愿者过多,反而妨碍了救援作业。
促使中国快速奔向尼泊尔并不仅是“人道主义精神”。因为“一带一路”,中国需要尼泊尔。过去,中国总是为尼泊尔提供金钱和武器,现在,中国好像要用汗水和精诚获得尼泊尔的欢心。
生活在中国,有不少时候会诅咒让人无法呼吸的雾霾,想痛骂一顿不知顾及他人的中国人。但从尼泊尔回来后,我觉得会遇到亲切对待别人、获得周边人尊敬的中国人。
(环球时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