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中国抓捕外逃贪官“不遗余力” 望中美签引渡条约
分享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中国学论坛当地时间6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与会多位中美两国学者表示,中国当前反腐行动规模与深度令外界印象深刻,抓捕外逃贪官更是“不遗余力”,希望中美今年能朝着签署引渡条约的方向努力,争取取得一定进展。

  长期关注中国反腐问题的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魏德安(Andrew Wedeman)当天在会上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2年至今,中国反腐行动的规模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外界预期,从中国官方公布的反腐成果看,这是一次非常深入和广泛的行动。尤其是中方最近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显示抓捕外逃贪官“不遗余力”。

  从红色通缉令的指向地来看,北美是外逃人员“扎堆”重灾区,首当其冲的美国多至40人,位居其次的加拿大亦有26人,中国与这些“避罪天堂”并未签署引渡条约。

  魏德安认为,公布百人名单只是“第一步”,未来的每一步都将比较艰难,在美国开展的追逃行动尤为如此。美国司法部确实对帮助中国追查贪官表现出“兴趣”,与中国有关部门加强合作是有可能的,但解决这些贪官的问题需要时间,尤其法律程序将会很长。两国须加强比较薄弱的“证据合作”,证明涉事贪官资金来源非法。有些赃款经过香港、离岸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多个步骤,追溯洗钱过程会比较困难。

  包括魏德安、波士顿大学教授傅士卓(Joseph Fewsmith)、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杨大力等在内的多名学者认为,现阶段中国反腐不是运动,而是持久战或“马拉松”。杨大力说,随着追逃追赃持续深入,酝酿潜逃的贪官将会发现即使逃到美国、费劲心机躲藏、高薪聘请律师之后,仍会面临被遣返命运,可能放弃伺机出逃。

  另一方面,反腐的最终目的仍是铲除中国官员中存在的腐败文化,改变官员认为腐败是低风险高收益行为的心态。傅士卓就此认为,中国有必要继续加强反腐机制建设,除了纪检系统的努力,更要强化各级人大的监督作用,人大要真正管住政府预算问题。

  包括北京大学教授查道炯在内的多名学者希望中美能最终签署引渡条约,虽然引渡过程本身漫长,但将对贪官起到极大震慑作用。查道炯说,不少中国官员以政治避难为名来到美国,美国不应充当中国贪官的保护伞,这不是美国赢得中国社会尊重的方式,希望两国今年能在引渡条约方面取得真正的进展。

  但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副院长包道格(Douglas Paal)对这一前景感到不太乐观。

(中新网 张蔚然)
【责任编辑:小明】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