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真感觉走投无路了
李清中、段淑花夫妇住河北省承德县石灰窑乡河西村,除了外出打工,家里的玉米地是唯一收入来源。李清中称,孩子生病前,他会跟着建筑工地各地跑,一年下来有两三万的收入,玉米收成好时,会多挣五六千。
2009年,年仅11岁的李凯出现腰腿疼痛症状,行走困难。父亲李清中带着他四处求医,2010年确诊为尿毒症,双肾已病变。为了节约开支,李清中在家中自建透析室,给孩子做透析。祸不单行,2012年4月,李凯的姐姐李敏也确诊患上尿毒症,随即,刚结婚不久的李敏又变成了单身。
记者:现在回想一下,哪段时期是最难熬的?
李清中:应该是2012年,一开始一直以为李凯是血液病,我们四处求医,把家里那点积蓄都花光了。而李敏是因为晕倒才送到医院抢救,当时医生就确诊了尿毒症,并表示如果再晚送来一天就难以抢救了。当时真感觉走投无路了,我知道这个病需要花多少钱,我也知道这个病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好,这笔钱对于我来说太巨大了!那段时间,我真是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记者:转机是怎么出现的?
李清中:《承德晚报》知道了我们家的事儿后,写了一篇报道,并号召大家捐款。我记得当时承德的好心市民、企业给我们捐了一万多元钱。这笔钱虽然数目不多,但让我看到了儿女活下去的希望。后来,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关注到李敏和李凯的情况,通过联合募捐的形式,开设专用账户为姐弟俩筹集善款。而武警总医院也承担起为姐弟俩做肾移植手术的任务,并免去全部检查费用。
救孩子是本能
在女儿也确诊患上尿毒症后,医生就明确告诉李清中,这种病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是换肾,要不然就得不间断地做透析,简而言之就是“烧钱”。
考虑到经济与时间问题,夫妇俩决定亲体捐献肾脏。经检查,夫妻二人年龄不大,且都为0型血,肾脏与孩子配型成功。其中,父亲与女儿匹配度更高,母亲的肾脏也更适合捐给儿子。
记者:是怎样做出与儿女换肾的决定?
李清中:做出这个决定一点都不难,就是本能。等肾源怕来不及,也没有那样的经济能力,我们是父母,当然要捐。当配型结果出来后,我们两口子都特别高兴。
记者:孩子们知道这件事儿后,是什么反应?
李清中:两个孩子都特别懂事。儿子李凯年龄还小,工作好做,女儿李敏麻烦了一点。李敏知道弟弟治病已经花了很多钱了,我又是家里的顶梁柱,她不仅不同意我给她捐肾,好几次还要求放弃治疗。我一直在不断说服她,告诉她,无论再大的困难,我们一家人都要手拉着手一起咬牙挺过去,这个家如果没有了她,我们和她的弟弟李凯会难受一辈子。
母子成功手术 父女等待时机
1月14日,历时8小时,段淑花和儿子李凯手术成功,母肾成功移植到儿子体内,手术同时拔除了李凯多年依赖的腹透管,避免了二次手术的麻烦,李凯将彻底告别多年的腹部透析。
记者:你们一家四口目前是什么样的状况?
李清中:主刀医生告诉我,孩子妈妈十天左右就可出院,儿子一周左右能下地活动。考虑到照顾的问题,医生建议等母子情况稳定了,再为我和女儿李敏手术。
记者:你和女儿的移植手术还没做,两个孩子的后续治疗也需要不少费用,你还在忧虑着吗?
李清中:我现在心里挺踏实,国家的政策好,又有那么多好心人帮助我们,我想等我们两口子的身体复原了,就出去努力干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释疑】
姐弟为何同时患病?
武警总医院移植科刘航主任称,他俩的肾病并非先天性病症,且患病年龄段不统一,当时一个十一岁,一个二十出头,可暂时排除遗传。
肾脏主要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由管道排出体外。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被细菌感染,感染的免疫复合物就会落到肾的基底膜上,肾脏就容易产生炎症。
“他们俩都是肾炎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刘航称,同时患病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饮食有关,姐弟俩应该是接触了相似的致病源,但具体感染源并不得知。
摘除一肾有何风险?
许多网友担心,如果父母各少一肾,家庭的负担会更大。
对此,刘航称,一般情况下,供体可在术后恢复至术前的身体状态,单侧的肾能够维持日常的身体需要,日后也不会依赖药物维持。
“虽然是亲体移植,但也有排异的风险。”刘航称,受体需终身服用免疫药。同时一家四口都需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对肾脏有影响的药物。
(中新网 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