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示提案
民营经济强则县域经济强
据了解,宜宾市委书记王铭晖,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市政协主席葛燎原分别在提案上作了批示。批示指出: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是今后长期而又紧迫的经济发展首要任务。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于宜宾市强力实施“2365”发展战略有着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办理,为宜宾市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而努力奋斗。民营经济强则县域经济强,县域经济强是宜宾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
在2014年12月28日的宜宾市四届九次全会中,王铭晖就提出要着力做强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他说:“如何做大县域经济?就是要把权利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我们要加大权利责任下放给县(区)的力度,用创新的思路改革资源所有权和配置权,有效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资源等,最大限度调动县(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
重要支撑
民营经济对GDP贡献过半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宜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宜宾市在册企业达3.01万户,注册资本1184.87亿元,同比增长57.3% 、21.95%,其中民营企业2.56万户,注册资本782.95亿元。在册个体户18.48万户,注册资金81.63亿元。预计全年宜宾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50亿元,占GDP比重达58%。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宜宾市民营经济的年均增速在20%左右。
在发展中,宜宾市民营企业存在“少、小、散”、自主创新弱等问题。2013年和2014年,宜宾市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户数分别为38户、47户,全省分别为56户、70户,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至2014年底,宜宾市民营企业中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省级技术中心16家,市级技术中心41家,全市民营高新技术企业28家。横向比较距离最近的标兵德阳市有较大差距,德阳市分别是6家、33家、81家、75家。而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水电气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成为瓶颈,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
企业声音
资金不足制约中小企业前进
“2014年,公司出口销售额为900万,在2013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宜宾德沃佳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代富忠介绍,企业从2013年创办至今,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也面临着民营企业创业阶段最常见的问题——资金不足。
代富忠表示,作为贸易公司他们不缺乏专业人才,且外销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受开拓性资金的影响,他们不得不放缓发展的脚步。“希望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企业大规模的开发运作。”
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及今后态势,宜宾岷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袁建明,曾在市政协全委会上与委员们讨论,2014年企业发展很困难,2015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除了传统产业遭遇发展瓶颈,处于饱和状态外,大多数企业还面临来自人才缺口、银行贷款受限等多方面的问题。
提案呼吁
加强十个方面 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长期从事装备制造,袁建明坦言企业在银行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信誉,能够得到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到期还款时却常遭遇资金短缺,难以周转的现象。袁建明分析道,“其实许多地方都在提议,希望银行能够‘以贷还贷’。如果真正实施起来,的确会为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对企业技术改革、投入新项目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政策扶持。”袁建明表示,随着企业的技术革新,政府都在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但另一方面,受技术要求的限制,人才缺口也已成为了影响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大因素。
让袁建明欣喜的是,此次“一号提案”中的建议,均切中要害。“说到心坎上去了,希望能推动落实。”记者看到,该提案建议,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资金协调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十个方面对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予以支持。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健全发展民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帮扶制度。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力争实现对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中新网 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