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刚刚在上月底通过了京版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
市政协委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鲁哈达对此提出建议,“法律的公信力建设人人有责,不是公检法机关的专利”,必须做到“三公开”。一是审判公开;二是执行公开,特别是被执行人的公开;三是司法文书公开。
他特别指出,像呼格吉勒图案这样的“错案假案冤案必须杜绝,而不能只是防止”。公检法不能是一家,而必须是互相监督、制约的三家,要在各个环节纠错,才能杜绝。
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常旭进一步补充道,公检法系统对立案之后的破案率等指标,“这样的考核机制不科学”。法律是需要取证的,可为了追求快速破案,就会产生很多不科学的手段和方式,这在现有制度上就存在不合理性。
鲁哈达也指出,诸如办案率、破案率等等这种目的性的处罚,也是司法不公的一种表现,而且突击严打情况下往往不讲程序,把案件指标化,这些都是错误的。
【回应】
破案率
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杨晓超:在前两天刚刚开完的中央政法工作会,中央已提到今年要对各类执法司法考核指标进行全面清理,取消刑事拘留数、批捕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结案率、破案率等不合理、不科学的考核指标。
冤假错案
杨晓超:过去都是以侦查为中心,公安破案了,检察院就得给起诉,法院就得判决,也就是公安抓了就要判。而四中全会鲜明提出要以庭审为中心,实质也就是以事实为根据,注重证据。公安抓了有犯罪嫌疑的人,但这人到底是不是犯罪了,首先要认定证据是否充足,否则到了法庭,很有可能过不去。
律师权利
杨晓超:在法治建设中,律师已取得很大作用,控辩双方,律师是重要一方。因此今年在律师队伍建设上,会重点抓好怎样保障律师的权利。律师是法庭上的一方,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北京的很多律师做起了公益服务,包括第三方化解信访矛盾、法律援助等等,因此律师的权利应该得到保障。
改革
杨晓超:今年会在司法上着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今年北京会实行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四中全会的“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
(中新网 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