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反腐高招频出 “官以为常”腐败现象明显减少
分享

  八项规定实施两周年来,中央反腐高招频出:频频出台反腐规章、打通国内国外追逃通道、强力推进巡视和专项巡视、重要节点重点出击、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对贪腐分子形成了强大震慑。同时,反腐从治标与走向治本,使制度笼子的“高压线”真正“通上电”,“官以为常”的腐败现象明显减少,对政治生态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反腐网络布全球 既抓贪官又追赃款

  “能捞就捞,跑了就了”,“落地海外就告平安”,这是一些外逃贪官自诩精明的“保身”之道和曾经抱有的“春秋大梦”。如今这个幻想正在破灭。

  我国到底有多少名在逃境外经济犯罪人员?对此官方没有发布最新数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裸官”在内的各种贪官等有1.8万人外逃,携带款项8000亿元。

  在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境外追逃腐败分子的号角:“不能让国外成为一些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5年、10年、20年都要追,要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大海外追赃追逃、遣返引渡力度。”

  11月26日,中国外交部在媒体吹风会上发布的一份国际追逃追赃形势报告显示,通往“避罪天堂”的路越走越窄,贪官可逃之处越来越少。中国正在构建全球反腐的天网,不仅要追逃贪官,也要追缴赃款。

  从APEC北京会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欢迎制定《APEC预防贿赂和反贿赂法律执行准则》,到中美领导人同意共同打击各类跨国腐败犯罪活动,再到G20会议通过反腐行动计划……中国大力推动和参与反腐败国际合作、境外反腐追逃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中国与国际反腐大网越织越密。

  今年7月以来,公安部启动“猎狐2014” 行动,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据新华社12月3日报道,截至目前,“猎狐2014”海外追赃追逃行动已从58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396名,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百余人,缉捕数是去年的2倍多。

  中央巡视全覆盖 专项巡视成新常态

  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几轮巡视,发现了一批在作风、纪律、腐败和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有力震慑。

  2014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反馈“收官”不足半月,11月18日,第三轮巡视即敲定13个专项巡视对象,成为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巡视“全覆盖”后的首轮巡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据悉,中央巡视对象约280个,预计5年内完成巡视。

  截至目前,中央巡视组已展开的巡视共涉及47个对象,包括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

  其中,已完成的专项巡视共涉6个部门和单位。今年3月底到4月底,对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进行了专项巡视;7月底到8月底,对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3家单位进行了专项巡视。

  据介绍,专项巡视是指主要针对特定事项或问题开展的巡视,是巡视工作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是确保巡视工作形成更大震慑力的重要举措。

  区别于针对31个省区市和部分中央部门的常规巡视,专项巡视的重点对象主要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具有“短、平、快”的特点:重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具体,程序更加简便,方法更加灵活、时间更加紧凑。这一举措,旨在驱动“全覆盖”这个总目标的实现,确保巡视工作形成更大震慑力。

  “与常规巡视相比较,专项巡视以问题为导向,既可以针对某个地方或单位,也能针对某个具体案件。没有常规巡视那般‘兴师动众’,哪里有风吹草动,专项巡视就即刻出发。”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

  11月18日,王岐山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强调,在“专”字上做文章,发挥专项巡视威慑力。他表示,专项巡视要害在“专”,可以围绕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一笔专项经费开展巡视。监督不是一阵子,要针对已巡视过的地方或部门杀个回马枪,强化震慑、不敢、知止的氛围。

  有媒体统计,自十八大以来,已有57名省部级及以上高官被调查。
 

  牢牢抓住重要节点 曝光典型改风气

  八项规定公布之后,中央在不断发出节日禁令之际,针对禁令效果,亦在摸索一套,发出禁令、举报曝光、通报处理、强化执纪的节日反腐“套路”。

  去年9月初,中央的“月饼禁令”发出后不久,中央纪委网站公布了“两节”不正之风举报电话、邮箱等。同年11月,在发出“贺卡禁令”不久后,中央纪委又发出“爆竹禁令”,并在网站上设置了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买赠年货节礼的举报窗口。

  而在今年端午节、中秋节来临之前,中纪委的节前部署,更是首先通过搭建曝光平台,邀请民众曝光举报公款买赠粽子、月饼等送礼风。以引入群众监督震慑节日腐败。

  其实,更大的震慑来自于节日期间的“点名通报”。今年“五一”前夕,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从4月8日起到5月12日共分5期公布了956件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案件。今年中秋前,这种以“每周通报”来震慑节日顶风违纪现象的做法得到延续。

  2013年8月,中纪委建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月报制度,要求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每月报送有关数据。每月定期公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目的是督促各地纪委加强对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行为,同时也是维护群众知情权与监督权重要举措。

  另外,为“向全社会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今年,中纪委充分利用官网平台,不间断地通报相关典型案件,已有超过3000名官员被指名道姓曝光。

  十八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大执纪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并将其纳入今年的反腐工作重点。

  “点名曝光另一层意义是,对那些想收买权力的人说,看到这个干部因为被曝光处理了,从潜力股变成垃圾股,也就不会花大功夫去收买了,反而能挽救有可能犯更大错误的干部。”反腐理论研究专家、《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表示。

  据中纪委监察部官网数字统计,截至9月30日,2014年全国已查处37370件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涉及51235人,有15494人受处分。与截至2013年底的情况比,今年受党政纪处分人数翻了一倍。

  夯实发展基础 从治标走向治本

  在如何推行反腐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问题上,王岐山指出,目前是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那么,何谓治本?治本的要求,就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使得官员不仅“不敢腐”,而且“不能腐”“不易腐”,将来还要做到“不想腐”。

  持续高压反腐不仅净化政治生态,更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反腐问题专家李永忠认为,腐败与利益集团的膨胀固化如影相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拦路虎”。只有彻底反腐,才能为改革深入进行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法治是腐败的天敌。梳理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字里行间体现出科学系统的制度设计,为扎紧权力的笼子提供了刚性的法治力量,将推动制度反腐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

  不难看出,这些举措有的是为防止徇私枉法打上坚实的“补丁”,有的旨在堵住权力寻租的出入口,有的则是吸取经验教训,填补以往的监管空白。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增强了制度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备了制衡权力、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体系。

  如果说中央一系列反腐组合拳,形成了“不敢腐”的心理效应,那么四中全会则进一步夯实了“不能腐”的制度基础。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思想。四中全会直面社会复杂尖锐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在制度反腐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在打造清廉中国的进程中立下了新的法治里程碑。

  此外,新一轮反腐对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正面效应逐渐显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近日表示,改革需要高效、诚实的官僚系统。从长期看,中国正在进行的反腐风暴有利于推进改革,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将会更加健康,增长前景也更好。多家国际机构近期纷纷调高了中国经济预期。英国巴克莱银行将中国经济全年增速预期从7.2%上调至7.4%,法国兴业银行由6.9%上调至7.1%,日本野村证券由7.4%上调至7.5%。

  专家认为,只有持续推动反腐,更加廉洁的政府行为、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更加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能早日实现,而这必将极大激发经济体的内生活力,进一步夯实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真正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更广泛的群众。

(新华网 newsman)
【责任编辑:木木】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