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韩国知名同传专家金珍我:未来世界的中心是围绕中国的
分享


  金珍我教授(资料图)

  11月的北京,新寒初上,天朗气清。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办的“第三届韩国语翻译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中韩翻译界的诸位翻译名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韩语翻译及教学方面的专业问题。其中,一位优雅动人的女士格外引人关注,她便是韩国知名韩中翻译家、韩国外国语大学韩中同声翻译研究院院长金珍我教授。

  在中韩翻译界,金教授可谓是大名鼎鼎。她作为同传译员,曾亲自见证过中韩历史中许多重要场合。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当天,正处于剖腹产术后第五天的金教授便担任了韩国KBS电视台中韩建交现场同声传译的重任。当天,通过她的声音,中韩建交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韩国。

  话中韩关系 对前景充满信心

  金教授认为“未来世界的中心是围绕中国的”。她表示,“韩国一位专栏作家曾说过,不是中国需要我们,而是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需要中国”。金教授称,现在韩国40%以上的外贸依赖中国,从她本人的教学经验看来也是如此,中国已经不是全世界的工厂了,而是走向全世界的市场。金教授每年培养22名毕业生,五六年前,这22个人中只有1-2人在中国工作,现在,每年能有7-8人在中国求职。这种现象为两国交流的活跃与发展做出了形象的诠释。

  谈到中韩关系,金教授表示,中韩两国地缘相近,历史源远流长。虽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隔阂,但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十分迅速。

  金教授说,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在职期间,韩国外交方面呈现对美“一边倒”局势,导致当时正在韩国缓慢升温的“中国热”以及在教育领域的“中文热”一度冷却,影响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然而这股“中国热”是大势所趋,是挡不住的。朴槿惠总统上台后,积极发展对中关系,两国在经济贸易、人文、旅游、医疗等多个方面的交流有了巨大的发展。有报道显示,今年在韩国进行医疗观光的外国人员中,消费最高的群体是中国人。中国消费群体的巨大潜力也吸引许多韩国人重视中国市场,韩国大企业中的许多高管也正在积极学习中文。

  但与经济领域的活跃交流相比,目前韩国政界许多人士仍对中国了解不深。许多韩国人目前对中国的印象仍停留在2000年左右时的景象,因此会对中国的认识有一些误解与偏差。对此,金教授表示,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跟改革开放初始时期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韩国的政界人士应该摒弃过去审视中国的陈旧视角,以一种“褒义”且“友好”的目光重新看待中国。

  金教授表示,国家与国家的交流归根到底还要靠人与人的交往,“透过一个国家的国民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形象”。要改变韩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韩国人与中国人都需要作出努力。韩国人要抛弃对中国的既有偏见,以全新的视角认识中国,韩国社会也应尽可能地对中国的发展多加展示。

  金教授笑称,“现在韩国人都知道中国人很有钱,为韩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中国人也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转变韩国人的看法。“有些中国游客在韩国表现出的素养的确不高”,她表示,“要改变韩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还需要靠中国人在外提高自己的素养,表现出良好的礼貌,从礼仪、态度等小的方面全面提升”。

  谈到对未来的希望,金教授称,希望中国政府为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改善助力。同时希望中韩两国关系发展越来越紧密,加深相互理解的机会越来越多。

  与中国结缘 成为中韩交流的使者

  谈起与中国结缘的过程,金教授说要感谢她的母亲。“小时候,父母决定不把他们的财产留给我们,而是要让我们学习一些技能,将来可以一技傍身,自食其力”。金教授一家当时生活在全罗北道的全州,当地有一所华侨小学教中文,金教授的母亲认为,凭借中国众多的人口及广阔的国土,未来的发展前景定是一片光明。于是,年仅6岁的她便从“咿呀学语”开始,走进了影响她一生的汉语世界。

  进入大学后,金教授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中文系,从此也开始了韩中翻译的生涯。提起翻译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场合,金教授首先想到了1983年她首次担任口译时的情形。

  1983年,有六名暴徒劫持了一架大陆的飞机,飞机被迫降到韩国的春川机场。虽然当时韩国和中国还没有正式建交,但是韩国政府为表示善意,安排机上的机组人员与乘客住进了当时韩国最豪华的酒店——喜来登华克山庄酒店,并选派了包括正在读大一的金教授在内的10名女性译员,负责与机上人员沟通。(新华国际 小明)

【责任编辑:小明】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