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喊爹妈诈骗”折射空巢之痛
分享

  2012年以来,不少达州市居民报案称,他们接到电话,对方一开口就喊“爹”“妈”,他们以为是自己的“儿子”“女婿”,被骗得信任后,对方以紧急用钱为由骗走其大量金钱。日前,四川达州市达川区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团伙诈骗案,三人团伙两年来先后骗取30余老人,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11月3日《华西都市报》)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句“爹称”和“娘叫”,居然可以如法炮制骗走大量钱财。涉及面如此之广而成功的门槛如此之低,显然并非“防范意识太差”所能解释,也非“骗子手段太高明”所能敷衍,它暴露出了“空巢老人”下的社会之痛,其背后有三重缺失。

  一是家庭温情的缺失。由于“常回家看看”成为奢望,而空巢和独居成为常态,长期处于寂寞和孤独的老人们情感极为饥渴,对子女探望和相处的愿望极为迫切。在此急迫状态下,人就很容易失去理性,有时难以进行理智的判断。假若孩子能够经常回家,或者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让父母知道其行踪和状态,了解其真实的处境,那么骗子这种拙劣伎俩应该不可能得逞。

  二是公共救济的缺失。不可否认的是,老人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除了“喊爹妈诈骗”之外,还有保健食品宣传诈骗、保险诈骗、集资诈骗等,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各类诈骗案件不断增多,诈骗数额也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还在于一方面没有教会老人们学会识骗防骗的技能,另一方面则是相应的保护和救助机制不力,老人们处于被骗的高风险之中。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一个社会普遍关怀不足、空巢老人现象还无以得到社会性解决的现实语境下,老人处于诈骗高危的状况就很难得到缓解。

  三是社会关爱的缺失。在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中,社会在其间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若政府公共责任彰显不力,家庭又无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社会关爱就可以起到替代作用。如果志愿者、义工或者社会其他组织、社区能够发挥必要的作用,弱势救助和社会互助机制能够更加有效,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和心理状况能得到照顾,有了更多力量的辅助和介入,防骗的常识会得到更广泛宣传,老人们被骗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在一个法制健全、民间强大、责任完备的社会里,“空巢老人”就不会成为群体之痛、权利之痛和社会之痛,也不会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欢乐园。“喊爹妈诈骗”无疑是空巢之痛的另类表现,要防范之,最终出路还得回归到公共责任、社会担当和家庭伦理上来,只有解决老人们“老有所助”、“老有所帮”和“老有所陪”,其权利才会获得真正的保障。唐 伟

( )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