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玉平:慈善家不是苦行僧 不要让他们背十字架
分享

  十月的成都,秋风刚起,树叶初黄,一则父亲戴假发佩胸罩卖卫生巾救白血病女儿的新闻在各媒体传开后,社会的爱心迅速聚集,短短几天时间内,这位年轻的父亲就收到150多万的捐款。正当好心的人们为这对患难的父女感到欣慰的时候,一则“卖卫生巾救女父亲携巨款失联”的新闻又让人们开始揪心。幸好后来发现是乌龙。

  十月末的京城,一场救助“民间助学摄影师王博”的活动又牵引了多少爱心人士的心。长年致力于一对一助学的民间摄影师王博在天津遭遇严重车祸、家里四处借款辗转来北京治疗的消息在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中传播,同时各公益基金的爱心人士联手爱的传递,决心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著名的公益助学组织爱心衣橱的执行总监乔颖建立了“牵手王博”微信群,大家纷纷出钱出力、献计献策,帮助王博筹款项、找房子,一场好人帮助好人的好戏正在寒冷来临的京城上演。

  如果这样我们就认为公益慈善的春天已经到来,那就未免过于乐观。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我们的公益事业还非常脆弱,我们离理性的公益、全民的公益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不仅一个从事皮肉生涯的小女子就可以毁了一个百年老店,我们的民间基金组织总是爆出这样那样的负面消息,而面对公众的质疑,我们的基金或公益组织总是在闪烁其词,不能及时、公开地做出回应,更别说给公众一个清白的、满意的交待。

  我们的公益机构该如何组织公益慈善活动?我们怎样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公众的支持?我们的公益慈善事业怎样才能健康健康发展?至少我们应该朝着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阳光公益。任何公益,透明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所以网民纷纷要求晒帐单,就是要主张公众的知情权。我们的公益慈善,一定要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首先是在程序上要阳光操作,暗箱操作就是滋生猫腻的开始。从源头上避免出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公益的事情公开做,就不会让人产生那么多的质疑。其次要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我们不能责怪公众不明真相,因为公众往往根本就看不到真相。谣言止于智者,传闻止于真相。如果不能及时回答公众的质疑,就不要责怪公众产生联想。

  快乐公益。公益人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诚然,帮助别人确实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精神和心灵也可以得到升华,自己也是“幸福满满的”。但是,不能因为这样,我们就过于苛求那些从事公益慈善的人们。对于我们从事公益慈善的人们来说,首先要自己快乐幸福。每次航班起飞的的安全提示都会说“要帮助别人首先自己做好”之类的话,这是很有哲理的。对于我们从事公益慈善的人们来说,无论是爱心企业家还是志愿者,我们想帮助别人,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能力,自己先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同时,对于社会来说,也要明白一个道理,公益人、慈善家不是苦行僧,不要让他们背上十字架。作为公益人,作为慈善家,他们同样有自己幸福和快乐的需要,也同样有享受幸福和快乐的权力。所以,我们要推崇“我公益,我快乐”“我慈善,我幸福”,而不要“我公益,我受苦”“我慈善,我受难”。

  大众公益。公益慈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公益的事情公众来做。当前网络“微公益”做得风生水起,正说明了公益慈善不是富豪的专利,而是爱心的专利。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同,但大家齐心协力,众人拾柴,聚沙成塔,没有办不成的事。发动全社会来参与公益事业,有助于把我们的社会逐渐建设成为“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社会主义互亲互爱的和谐大家庭,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有助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的仁爱美德,建设合作、信任的社会风尚。

  李克强同志在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发展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帮扶,是补上社会建设“短板”、弘扬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他要求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把慈善事业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让社会爱心的暖阳照耀困难群众、助力民生改善。李克强同志的讲话阐明了公益慈善帮扶是手段,信任是基础。我们的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就赢得了社会的支持。(新华网思客   作者:谭玉平 资深媒体人 )

( )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