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山随水敷浓绿,山水文章写随州。
初夏时节,行走随州城乡,满眼是充满生机、醉人的绿:城市公园、广场、大道、庭院处处绿意盎然、花香四溢;乡村道路、河流、农田、房舍边树木丛生、水草丰茂;白云山、大洪山、中华山等环随诸山山山叠翠、郁郁苍苍……好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山水生态文明画卷。
妙手织锦绣,绿色满随州。绿色是城市的生命,也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核心。为了让随州四季常绿,近几年来,我市高举“生态立市”的大旗,塑文化之魂,绘山水之美,建神韵随州,按照“神农故里、森林随州”的定位,着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坚持创建为民,优化生态环境;推进转型升级,发展生态产业;实施全民共建,培育生态文化。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15%,一半多国土被绿色覆盖,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随州空气质量达标率连续四年保持在90%以上。
2013年5月19日,中国社科院等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随州城市生态竞争力指数排名全国第四。
家在森林中,出门可见绿。“创森”使随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市民尽享绿色福利,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创建为民,优化生态环境
“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建设生态文明,关乎可持续发展,关于民生福祉。
2011年,随州启动“三城同创”,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市委书记刘晓鸣说:“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新的高度,这要求我们做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共赢。”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和“在山上再造一个新随州”的目标,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并将创森指标一一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
2011年,《随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创建主题为:神农故里,森林随州,并描绘了一核(随州主城区和随县城市建成区的森林绿化核)、一星(广水城市建成区的森林绿化核和屏障建设)、三屏(北部桐柏山、南部大洪山和东部中华山为核心的经济、景观和生态林建设)、三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的森林城市图景。
一场城乡绿化大会战、大攻坚如火如荼展开:我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市绿化工程、绿色通道森林体系建设工程、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工程、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工程等“十大创森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高效经济林工程等一批重点林业工程;实施全市域性封山育林、开展植树造林、城乡绿化三年攻坚行动等,目前全市已形成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林带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绿化一体新格局。2013年4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我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三城同创”见成效,人民群众得福利。2011年底,随州获授湖北省森林城市。2013年10月,随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验收。2014年初,随州获授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15%,全市人均公园绿地13.41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9%,绿色福祉正越来越多地惠及民众。
转型升级,发展生态产业
“在山上再造一个新随州”。
随州最大的资源禀赋就在林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也在林业。市长郄英才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建设碧水蓝天绿地的生态文明家园的需要,也是发展林业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在市委市政府战略指引和政策支持下,众多资本纷纷上山。2010年,随州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安排专项资金发展以木本油料为主的林业特色产业,先后形成了油茶、核桃、油桃、葡萄、菇耳林、板栗、药材等板块,全市千亩以上的基地达到112个,随县环潭镇的3000亩金银花、安居镇和睦畈村退耕还林种植的6800亩湿地松、尚市镇的2万亩油桃等,都为村民带来了滚滚财富;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药、林菌、林菜、林牧等立体开发、循环利用模式,提高了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培育现代林业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如随州田丰土产公司年可加工油茶3万吨,因原料“吃不饱”已经建立6万亩油茶基地。三友食品公司在全市70个村建立70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种植面积8万亩……
公司化经营、项目化管理、龙头企业带动,随州以新型林场为标志的现代林业活力四射。如今,随州“基地林场化、管理公司化”的林场经济模式已催生出600多个业主投资林业基地建设,亩均投入超过800元,业主造林占总造林面积的比例高达95%。2000多个新型林场,经营着全市近1/3的林地。越来越多的林农因此走上致富的道路。2013年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109.65亿元,进入全省5个市州林业产值百亿元“俱乐部”。(随州日报 new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