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战略上升为省级一元多层次战略,随州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今年,面对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在“圣地车都”发展中,随州牢牢把握“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体思路,以省委提出的“改革、民生、绿色”三维纲要为统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局面,努力为湖北支点战略贡献力量。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随州聚合圣地车都战略发展能量”系列报道,反映随州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报道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重大实践,敬请读者关注。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又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市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头5个月,随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保持“两位数”平稳增长。与此相对应,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2.2%,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
6月上旬,记者深入城市农村采访,透过数字的背后,看到的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推进经济稳健快速发展的一串串坚实脚印。
支点与节点的抉择
历史的镜头定格在2012年5月29日。
冒着细雨,省委书记李鸿忠来到随州考察。行走在炎帝故里的沃土大地,他深情嘱托:随州要加快发展“圣地车都”战略,为湖北中部崛起的“支点”战略聚合力量。
随后,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圣地车都”战略,被省十次党代会确定为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书记的期待,激起市委、市政府和258万随州儿女为民务实、科学发展的愿望和激情。
“圣地车都”战略为随州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路径。市委书记刘晓鸣有句很精准的概括:文化引领,产业支撑。
打开《湖北省“两圈一带”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图》,随州的地理位置恰好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城市圈的结合部和长江经济带的正中。“节点”,随州名副其实。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地球撬动。”建好“节点”,将“节点”建成“支点”的支点。
从“鄂北粮仓”的农业优势,到“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工业优势;从“汉东之国随为大”的地理优势,到“大交通通畅九州”的区位优势;从“编钟古乐之乡”的文化优势,到“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的旅游优势。把“节点”变成“支点”,随州应当有所作为。 市委、市政府认为,省级战略为随州发展选择了正确的路径,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随州更应创造条件乘势而上。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随州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多点与多极的融合
1978年,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战国编钟在随州出土。编钟奏出的美妙音乐,令世界震惊。
伟大的指挥家强调,一首绝妙的音乐,需要多种乐器的配合和节奏的融合,才能达到音义和境界上的和谐。
市委、市政府决策者说,经济建设也是如此。多点布局、多极融合,盘活区域经济一盘棋。
县域经济发展,随州昂首阔步。今年,曾都区继续获得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单位,广水市在第二方阵中进了4位,随县进入第二方阵。
光伏电子产业并蒂花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奔涌而来,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异军突起,战略性新兴产业气势如虹,医药化工产业逆势而上,大型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书写宏篇。今年头5个月,随州规模以上工业累计产值460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2.2%。六大产业,成为支撑随州经济大厦的擎天巨柱。
高新技术产业,随州勇做赶超者。4月6日,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1%,78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功能日益强化。
外贸出口,现代气息刷新传统。随州小香菇买全国卖世界,茶叶首次敲开了欧美市场大门,汽车出口占据非洲市场大份额。1月,随州首月出口破亿美元。
5月24日,随州以 “国办”规格举办第六届 “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国内外200多名嘉宾参加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60余个,项目总投资额360.8亿元,其中合同项目55个,合同金额268.8亿元。投资领城涉及汽车及零部件、农业产业化、电子、生物科技、旅游、综合物流、建材、风力发电等。
文化旅游风生水起。在高举炎帝牌旗帜的同时,佛教牌、生态牌、红色牌等旅游经济中的“文化特色”牌,张张精彩。今年头5个月,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40.6亿元,同比增长达24%,创历史新高。
市委、市政府将全民创业提高到“富民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的战略高度,弘扬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拓展创业空间,激发创业活力。据统计,今年1至5月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18万户,平均每天新增78个“老板”,同比增加10%。(随州日报 new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