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挑选严把质量关
随州境内大洪山、桐柏山、棋盘山气候温润,适合茶叶生长,多年来一直是湖北重要茶叶产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加工工艺落后,缺乏知名品牌等原因,茶叶产业发展渐落后于省内其他城市。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消费群体庞大,特别是茶饮料、茶食品,目前,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也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中极富活力的绿色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重振随州茶叶,显得十分必要。
连日来,记者深入茶场和相关部门,了解随州茶叶产业现状,探究随州茶叶产业发展之路。
发展现状
品牌效应落后 产业发展滞后
家住随州西城的王先生是一位老茶人,饮茶有20年历史。他说,小时候随州的茶叶很有名气,在外地市场都叫得响。可如今名气下降了,平时家里喝喝还可以,要是送人还是会选外地的产名茶。
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戚远斌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州曾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随州许多茶场经济效益滑坡,全市茶叶产业发展萎缩不前。
戚远斌认为,导致茶业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龙头企业少,产业化经营程度低。茶叶企业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标准不一,品牌混杂,生产厂家及茶商间无序竞争,对内相互制约,对外无竞争力。同时,加工工艺落后,缺乏知名品牌。在品牌打造方面,随州茶叶还处在初级品牌阶段,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甚至一个企业的茶叶有几十个品牌,分散了宣传力量,无法发挥品牌优势。
在戚远斌看来,因茶叶产业在随州经济板块中占的比重较小,政府对其扶持力度远没有恩施、英山等地大。随州有上十个茶品牌,比较分散,整体宣传不好做,无法形成知名品牌效应。
不过,戚远斌仍持乐观态度,随州发展茶叶产业有优势和潜力。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历史文化名城,茶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而且自然条件优越,现有茶园分布在大洪山和桐柏山,面积大,茶叶内质好,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产业之路
拉长产业链条 促进产业融合
对于随州茶业产业发展方向,戚远斌说:“目前,大型茶叶企业着力做大做强,经营更加多元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工也更加精细,茶叶产业要与商贸物流产业、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
据了解,为进一步培育好茶叶产业,随州将其列入了随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倍增计划,确定了茶园良种生态化、精深加工机械化、产品名牌优质化、市场服务社会化的产业化经营之路,计划到2015年,全市茶叶生产面积达13万亩,总产量达5000吨。
在茶叶产业内部,戚远斌建议随州要注重搞好优质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发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
在旅游业方面,随州大型茶业集团也尝试着推动茶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随州车云山茶业有限公司借力信阳茶文化节,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几乎每天都有观光团到车云山村住宿、观光、旅游。
位于何店的棋盘山茶场,也在构建生态旅游。“棋盘山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茶叶资源丰富。我们计划建茶园生态旅游区,与随州炎帝文化、山村农家乐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链。”随州棋盘山众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杜修成说。
文化之道
借助特色文化 提升文化附加值
唐代陆羽《茶经》称,在我国茶叶迄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茶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体现在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交流情感的文化活动中。
近年来,随州结合炎帝神农和曾国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戚远斌认为,对茶这种与文化相生相成的产品来说,品牌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要立足于随州炎帝神农文化,加之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曾国文化及地域张力,随州在茶文化建设方面,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可以赋予其新的文化意蕴。”戚远斌说。
戚远斌认为,目前,国内一些茶文化发达地区通过植入文化创意营销,比如组建茶艺表演队、建设茶博物馆、拍摄主题影视作品……使茶产品与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随州在这方面也可以尝试。
丰富提升茶文化,还应注重茶文化氛围的培育。在这方面,随州一些茶楼也在做探索。
位于文峰塔广场的欧博美会馆,记者看到茶楼装修自然古朴,还专门为爱好文化的人准备了写字台、古筝,琴棋书画,样样具备,将文化与商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会馆负责人王瑶说:“刚开始有朋友建议我在里面放一些麻将机,做一些中餐之类的,我一听立刻就否决了。”他称,那样的话就变味了,自己开这样一个茶楼就是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也能修身养性,了解茶文化。
(楚天快报 new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