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随州市被省政府授予“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成为全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市州。
去年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随州生态指数列第4名,仅次于澳门、香港、南昌。
两份闪光的殊荣,是对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是对随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崇高礼赞。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随州始终把宜居宜业、生态文明作为城市发展的追求,坚持走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以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为契机,突出环境保护和科学治理,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谱写了一曲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壮歌。
“一号”工程创模路 好戏连台生态城
省环境保护委员会专家组检查认为:随州通过三年努力,出色完成27项“创模”指标任务。随城封江水源通水、城南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成、污水处理厂扩能、饮用水源地保护、噪音污染治理、市政功能完善,关闭高耗能、重污染的电厂、水泥厂……生态工程捷报频传,环保项目好戏连台,全市3年环境保护直接投资25亿元。
3年前,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绿水青山发展之路,让老百姓生活在幸福、和谐、文明的环境里。这一要求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高度契合。
市委书记刘晓鸣多次强调:随州秀美的生态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要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保护好随州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市委市政府将创模作为“一号”工程,创模工作领导小组迅速成立,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市委书记刘晓鸣、市长郄英才到饮用水源地、城市污水处理厂等2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调研,听取汇报,指导建设。市人大、市政协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环境问题进行了12次视察和监督,形成专题议案提案15件,环保世纪行活动中,市人大还专门督办。
针对创模的27项指标,35个责任部门和各县市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创建合力,推动了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动车尾气检测、城市内河整治、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创模重点工程建设。 创模成果人人分享,创建过程人人参与。我市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创模工作。并在城市各大电子LED、公交车等地,宣传创模口号,让创模深入人心。在多次抽查中,全市创模知晓率达到了80%以上。
市委政府主导、各地各部门具体实施、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性互动模式,让随州创模工作交上了圆满答卷。
“六大工程”促创模 千秋万代惠民生
创模3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理念,实施了碧水、蓝天、洁美、铺绿、宁静、生态六大工程,将创模推向深入,为黎民百姓谋福祉。
“碧水工程”滋润民心。对府河随州段和白云湖、先觉庙水库等流域和湖库水环境开展综合整治。随州城区和广水应山城区先后建成污水处理厂,告别了城市生活污水直排的历史,城市生活污水全部进行集中处理。
“蓝天工程”净化心肺。启动了PM2.5监测和污染防治,督促随州城区60多家餐饮经营单位,安装了油烟净化器和锅炉除尘设施;坚持把机动车尾气检测作为年检的前置条件,机动车尾气检测率达到95%,强制淘汰老旧汽车5357台。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在90%以上。
“洁美工程”提档城市。围绕治脏、治堵、治乱、治差和净化、亮化、美化即“四治三化”工程,持之以恒地对市区繁华地段实行全天24小时清扫保洁,投资近1亿元新建城南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
“铺绿工程”改善生态。突出绿色廊道、绿色节点、绿色峰峦建设,构筑了“点、线、面、环”结合的绿化生态体系。“林在城中、城在林里”,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67%、31.42%和9.06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宁静工程”安养心性。加强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管理,实施“禁鞭”专项整治行动。去年,全市共查处建筑施工噪声扰民72起,商业噪声群众投诉45起,查处违规放鞭行为213起。3年来,城市区域环境、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控制在60、70分贝的创模标准以内。
“生态工程”绿满全境。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建设,长期坚持封山育林,加大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截至去年8月,全市森林覆盖率50.45%,林木绿化率53.32%,超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
创模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惠及子孙后代。据市环保局局长熊宗耀介绍,我市投资建成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全市60多家医院、卫生院均按要求将医疗废物移交该中心处置;坚持对全市77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1家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不间断的执法检查;全市3年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45个。(随州日报 new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