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原文是受业还是授业(师说写的是什么)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师说原文是受业还是授业(师说写的是什么)

师说原文是受业还是授业(师说写的是什么)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慎承学堂公众号!

本文重点不在于讨论事件的是非对错,主要从历史的视角阐述“师者”的三个主要职责。相信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

唐代大儒韩愈的《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有不少版本将其解释为:传授道理,教授作业,解除困惑,很显然这是一种很肤浅的解读。

一、传道

这里的道,是指华夏文化道统,这个概念也是韩愈自己提出了来的。当时的唐朝皇帝喜欢佛教,在文化层面这属于夷狄意识形态,属于奸邪异端,是对华夏文化道统的一种污染。

佛教兴盛极其弊端,在华夏历史上反复出现过。

例如,北周武帝时期,当时儒家是主流意识形态,但当时佛教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寺院的和尚们不但不当兵,不纳税,且面对灾民时,表现出来的非但不是赈灾,反而趁机吞并土地,使农民生活更加困苦,同时有很多违法分子借机出家躲避追捕,甚至出现佛教僧人谋反。

历史上发生的“三武一宗”四个灭佛事件,已经说明佛教的兴盛有时候已经对国家的稳定和政权的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

韩愈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前车之鉴,他在当时极力地主张复兴儒学,复兴华夏正统文化,他写的《谏迎佛骨表》和《与孟尚书书》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两篇辟佛千古檄文!

道统是什么?是三皇五帝之学,以及之后的夏商周的三王之学,史书多有记载,商之道统承袭自夏,有所损益,周之道统承袭自商,有所损益。

道统的传承是怎样的?三皇之学的集大成是老子,文王周公之学的集大成就是孔子。之后负责将文化道统薪火相传的是苏秦、张仪、鬼谷子、杨朱、列子,商鞅,以及孟子,荀子,李斯,韩非这些,至汉代是董仲舒,至唐代是大儒韩愈,至宋则是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张载,以及朱熹这些,到明末清初是王船山,再到后来的大儒辜鸿铭,以及华夏道统的集大成毛主席。

这些人有几个特点,第一、传承的都是经世济民的学问,都是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第二、对所传之道统,无不视为珍宝,甚至有的不惜以生命之躯来护卫道统。第三、对于异端邪说,尤其是夷狄之异端,都能一眼识破,并且极力地鞭挞。

这些道统,传至民国的时候,已经被那些五四运动的名匠进行了鞭尸处理。

近现代的落后和羸弱,不是因为我们祖宗的东西不好,原因在于满清。恰恰相反,祖宗传承几千年的道统,才是我们这个民族这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不断延续千万年而不灭亡的根本原因。华夏道统与文脉传承的冰山一角详见中华文明独有的浪漫-千年文脉传承。

韩愈说,师者,首要的任务是传道。当今的师者,这传道这第一条做到了吗?到底是经世济民,还是金钱第一?到底是视为珍宝,还是当做封建糟粕?到底是民族文化的精神贵族,还是做跪舔夷狄的侏儒?

二、授业

要理解什么是受业,关键在于先需要理解“业”。

我们经常讲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事业,人生需要成家立业。那这个业到底是指什么?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搞清楚。

周易·系辞》中讲: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什么是事?所谋划,所经营的为事。什么为业?举而措之为天下民者为业,也就是为国为民的事,能够兼济天下的大事为业。

事的特点是细小,具体,琐碎;业的特点是宏大,抽象,艰巨。我们经常合并说事业,其实重点在业,而不在事。否则可以不用“事业”这个词,用“事情”这个词就好了。

南怀瑾曾说,我们一个人,在活着的一生里做一件事情,对世界人类永远有功劳,永远有利益给人家,这个才叫事业,就是人生的价值。

曾仕强曾说,我们重新给他定义,就是毛主席当年讲的那句话,最贴切最符合现在人类需要,叫做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人的初心,这才是人类最为崇高远大的事业,这才是“兼济天下,经世济民”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实质性传承!

师者,需要传授的,可不是现在指的教授作业,是需要传授学业,这种学业的目的是为国为民的,是兼济天下的,是经世济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才是真正、崇高的“授业”!

为自己如何赚钱,如何娶媳妇,如何通过杂交为自己家改造血统,这都是一己之事,不是受业!

三、解惑

惑的本义是疑惑,表示分辨不清。解惑,就相当于拨开迷雾,获取真相。

师者,最后一个难度较为普通的才是解答疑惑?这种疑惑不仅是专业上的知识点,包括人生的各种困惑疑问。

比如我们究竟为什么而读书?如何解答这个疑惑,并不简单。

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没有路走就坚守正道,路途通达就想着经世济民!

孔子也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在没有路走的时候,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能够坚守正道,守住底线,但是小人则不然,小人在没有路走的时候,就容易陷入歪门邪道。

我们当然可以为一己之身去读书,但是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个人的通达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他只是一种手段而已,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兼济天下。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为什么需要靠读书考取功名,其本意是只有获取足够的平台和权利,才能为百姓,为天下谋取更大的事业。

以学业和仕途为手段,以平台和权力为支点,以经世济民为目的,这才是万世师表孔子的初心。

至于后世的腐儒、贱儒忘了初心,自己学圣人之道学走了样,还怪圣人没有教好,这才是无耻之极!

在中国的文化基因中,真正的读书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请阅读『致读者』传统的读书人一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正真的读书人,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一定是把修齐治平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的。

承袭着中国文化基因谱系的读书人,读书绝不是仅仅为了照亮自己,还要想着如何照亮他人!

虽然能力有大小,是蜡烛就照亮一个房间,是路灯就照亮一个村庄,一条街道,一个城市,是恒星就照亮整个世界,整个宇宙。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慎承学堂公众号!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