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的重大意义,神舟十二号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空间站已经建成,一大批航天员接续进入空间站。
梳理公开报道可以看到,在建设运行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中,有不少中国航天员都留下了精彩的话语,这些话语不仅代表了航天员个人的思想,更反映了中国载人航天20年来的每一次进步和愿景。在今天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上游新闻对此进行了整理。
神舟五号
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
杨利伟:
“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奔赴太空,这是我国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火箭飞行590秒后,航天员杨利伟摆脱地球引力,浩瀚的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在太空中,杨利伟展示了飞船搭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并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说:“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杨利伟安全凯旋。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
中国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翟志刚:
“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翟志刚成功实施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迈出了中国人舱外行走的第一步,这次任务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
神舟十号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王亚平:
“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主讲。”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三名航天员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制作水膜与水球等实验,让广大中小学生们了解了微重力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了同学们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神舟十二号
中国空间站迎来第一批“入住人员”。
聂海胜:
“我们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有了长期在轨运行的家。”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先后进入核心舱,这是中国人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神十二在轨飞行三个月后,于9月17日返回东风着陆场。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提高了载人飞船返回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神舟十
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
陈冬:
“梦天、问天,天宫梦圆。”
刘洋:
“中国空间站,全人类共同的太空家园。”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神舟十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轨迎接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的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神舟十六号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景海鹏:
“欢迎大家来到天宫课堂。”
今年9月21日下午,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中国空间站开展了“天宫课堂”第四次授课,球形火焰、奇妙“乒乓球”和动量守恒等精彩的实验项目,在这个对中国航天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再次开启全国中小学生太空知识的奇幻旅程。
据统计,从2003年的神舟五号到目前还在太空执行飞行任务的神舟十六号,我国已有18位航天员到访太空。从浩瀚的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到今天,20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第一步”末期到全面完成“三步走”战略,空间站也开启了常态化运营新阶段。
附:中国载人航天任务标志合集
上游新闻综合自 央视新闻、新华网、、光明网、中新网、中青报、潇湘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