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 宜昌“蛮拼的”

首页 > 资讯 > 华中 > 正文

回眸“十二五” 宜昌“蛮拼的”

“十二五”时期,是宜昌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跃升的五年,是转型发展大迈步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大变化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大突破的五年,是民生福祉大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宜昌牢牢把握新常态下发展主动权,稳神定气,奋进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数说“十二五”

  地区生产总值:

  连跨两个千亿级台阶

339.1亿: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跨三个百亿级台阶,达到339.1亿元,是2010年的4.8倍。

3085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跨三个千亿级台阶,达到3085亿元,是2010年的3.2倍。

10573亿: 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57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6倍。

1089.5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9.5亿元,是2010年的2倍。

综合实力

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7位,前进16位;跃居中部地区同等城市第2位,前进1位;稳居长江沿线同等城市第4位。

【千亿产业】

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大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700亿元、1800亿元、1100亿元和1000亿元,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业产值分别达到700亿元和800亿元。

【旅游休闲】

新增国家5A级景区3家,总量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人气旅游城市”、“十佳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

【科技创新】

新增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5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长江质量奖及提名奖5个。

【城市拓展】

中心城区建成区拓展到1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75万人。宜昌新区累计完成投资1003亿元,220平方公里新区骨架基本形成。BRT项目荣膺“世界可持续交通奖”。

【路网贯通】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7%,比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宜巴、保宜高速公路和汉宜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国道,乡乡通省道,村村通客车,各县市区全面进入宜昌“一小时经济圈”。三峡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4万人次,跻身全国机场60强。

【生态景观】

实施城市整理和绿化美化行动,完成建筑综合整治项目550个、165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222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9平方米。“六大水系、八大公园”生态景观雏形初显。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5.7%,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简政放权】

在全省率先实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网上注册、简易注销”,推动企业登记注册全程便利化,市场主体达到50.9万家,是2010年的3.9倍。

【四大平台】

组建宜昌新区推进办公室、三峡旅游新区管委会、三峡枢纽港管委会,完善宜昌高新区管理体制,“四大平台”高效运行。

【国家试点】

承担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电子商务等20多项国家试点示范。我市被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范围。三峡城市群上升为省级战略。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方案加快申报,三峡保税物流中心获批设立。

【六大工程】

精准扶贫、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全民创业、社会治理创新、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城市绿化美化等“六大民生工程”全面实施。

【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528元、13080元,均是2010年的1.9倍。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8.1万人。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6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1%以内。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28岁。

【民生安居】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农村老年人生活互助照料中心覆盖率超过55%。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23.7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11.8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万余户。

【社会治理】

“一本三化”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全国推广,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在全省率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成功蝉联。

【文化大餐】

200多件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歌曲《巴土恋歌》《江河恋》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我市被命名为“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举办了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大奖赛。

【平安宜昌】

平安宜昌建设成效明显,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连续三年居全省市州第一,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

【廉政建设】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显著。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记者 李玉娴 整理)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