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点,天还未亮,随县厉山镇三河小学宿舍里,校长薛东升已悄悄起床,洗漱完毕后拿起手电筒开始挨个寝室查看。随后他来到学校食堂,嘱咐食堂开始准备学生早餐。等学生们吃罢早餐上课后,薛东升还要再去一次寝室查看有没有因为生病没有起床的学生。
“学校568名学生,有166名是留守儿童,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薛东升说,“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些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学生:“薛老师是我们的爸爸。”
小军2011年从郧西县移民到厉山镇富足村,他和两个姐姐都被送到三河小学就读。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小军家的监护人只剩下聋哑的大伯。
入校之初,调皮的小军让薛东升伤透脑筋。“孩子太调皮,不做作业、不讲卫生、不守纪律,毛病很多。”薛东升说,“但家长既然将孩子托付给学校,我就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教。”
薛东升安排班主任对小军一对一重点帮扶,衣食住行哪一项都亲自操心,课堂上是老师,生活中则是父母。“我记得有一次晚上查寝时,发现小军悄悄把同寝室同学的一支铅笔藏起来,当时我们没有声张,第二天就去买了一模一样的一支铅笔送给他。”薛东升说,“其实小军就是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才想办法引起别人的关注。”
现在的小军,乖巧许多。薛东升说,小军很聪明,如果保持目前的学习状态,“考上一所好大学也不是不可能的。”
“薛老师就是我的爸爸。”课间休息的时候,小军告诉记者。
家长:“薛校长是个好人,我一辈子都感激他。”
“薛校长给了我儿子顺顺第二次生命,无论什么时候,我一辈子都记得薛校长的好。”近日,记者联系上顺顺的父亲肖远成,他在电话里这样说道。
时间回溯到2012年4月25日的凌晨,薛东升突然接到陪寝老师的紧急电话:“四年级的顺顺老说头疼睡不着觉,是不是送医院去检查一下?”
薛东升赶到学生寝室后没多久,顺顺就失去意识,处于半昏迷状态,大小便失禁。薛东升赶紧端来热水洗净顺顺的失禁物,迅速将孩子送到市中心医院,经检查是急性病毒型脑炎。“医生说如果再晚一点孩子就会有生命危险。”
当时还在外地打工的肖远成,接到电话从外地赶回,到医院后看到薛东升拖着疲惫的身子照顾孩子,激动地热泪盈眶:“感谢薛校长,是你救了我的孩子啊!”
薛东升:“我们不管这些孩子,谁来管呢?”
2011年,留守儿童在三河小学开始增多。薛东升告诉记者,“这一年,学校出现100多名留守儿童,2012年上升到216名,2013年是224名,今年由于返乡务工人员增多,因此降至166名。”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护,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同龄孩子,在学习、行为习惯、性格养成等方面出现偏差,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老师、校长出了一道难题。 “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担当起父母的责任,关心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学校对学生的责任已远远超出校园,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薛东升说, “但反过来想,如果我们都不管这些孩子的话,还有谁来管呢?”
薛东升和老师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负担起家长的角色和责任。 “学生的事无小事”成了每一位老师自觉遵守的一条规则,他们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态;每月与监护人沟通一次掌握孩子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每年陪留守儿童过一次生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
“在亲情上,老师永远代替不了家长,电话永远代替不了见面。”薛东升提出一个呼吁,“随州近些年发展很快,在家门口就业并非不现实,希望留守儿童的家长们尽可能回到孩子身边,让孩子时时感受到来自父母温馨的关怀和无价的亲情。”
(随州日报 包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