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志愿服务路 一生志愿服务情
时间:2014-11-28
作者:清清
来源:楚天快报

  “有一种生活,只有经历过,你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只有体会过,你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只有拥有过,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随州机电工程学校青年教师龚章七年来从事志愿服务的深切体会。

  人人奉献一点点,社会前进一大步

  七年的志愿实践,让龚章深刻地感受到:志愿者,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荣誉和责任。志愿服务的美好体验,使他的生活精彩纷呈,更使他的生命价值因此提升。

  说起龚章与志愿者的渊源,那还要追溯到2007年的夏天。那年,龚章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学生会秘书处任副秘书长。恰好学生会有一个志愿服务队,归他们秘书处组织协调,所以龚章就参加了这个志愿服务队的一些活动。给他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黄冈的同学,父母双亲年老多病,家里很穷,他在学校里通过打零工,偶尔做点小买卖来勉强维持最低标准的生活,学费就更没有着落。每个学期开学都是他最难熬的日子,因为他交不起学费。龚章知道这个情况后,一方面为他在学校及周边联系工作寻找打工挣钱的机会;另一方面,龚章四处联系打听,寻找好心人捐助。终于有一个好心的超市老板,愿意帮这位同学资助5000元的学费,这极大地缓解了这位同学的燃眉之急。让龚章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同学在接受捐助过程中受到了教育感染,也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在学校的几年中,他用自己打工挣来的钱先后帮助多人渡过难关。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他一次拿出1500元帮一个来自和他一样贫困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同学冶病,直到这位患阑尾炎的同学痊愈。

  一次不经意的帮扶还可以有这样神奇的社会效应,原来爱心是可以通过手口相传的。那时龚章就想,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那他们将感到多么温暖啊!

  每个人奉献一点点,社会就前进一大步。怀着这样的想法,龚章参加了学校的志愿服务队,并成为志愿服务队的组织者之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学校的几年中,龚章不断“招兵买马”,扩充队伍,把原来的志愿服务小队建成了一个拥有200多人的学校志愿服务中心,帮助过许多同学,也参与过许多大型的社会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这让他们的大学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同学中都有这样一个口碑:有事(困难)找龚章,没事(闲的无聊)找龚章。

  我奉献、我快乐

  2011年龚章毕业回到随州,在随州机电工程学校任教。带三门课程,还担任班主任,并出任学校团支部书记,一周30多节课,外加班务工作和学校团的工作,忙得他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就是这样,龚章仍然没有忘记志愿服务工作。他时刻在寻找一切机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多方打听,龚章联系到随州的志愿服务名人王进,通过与王进交流,他们一拍即合。王进从事志愿服务多年,而且身边也有一个与他一样热心肠的群体,王进希望龚章加入到他的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并要龚章出任该队的团支部书记。这个队就是随州志愿者拓展总队,是一支民间公益性的组织,自2009年12月创建以来,成员达500多人,先后组织大小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人次。这个总队中有多人,其中包括龚章等,多次被团省委和团市委授予“优秀志愿者标兵”和“优秀志愿者”称号。

  龚章告诉笔者,做一名志愿者,还需要有热情和乐观的心态。因为只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诚地对待周围的一切;只有一个乐观豁达的人,才不去计较生活中的点滴得失。龚章从2003年就得了一型糖尿病,今年已有11年了,每年他个人医药费就需要一两万。但龚章生性乐观,他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他要每天笑对生活,他要用乐观、微笑和力所能及的行动,给每一个他所有缘遇见的人带去快乐。每次总队有服务活动,龚章都会去参加,即使是在病中,他也从不缺席。记得今年庆“六·一”,志愿总队组织去福利院慰问老人和孤残儿童,龚章上午还需要打针,他就央求医生把他的药放在下午再打,上午龚章仍然如约来到了活动现场。他的乐观为现场的每个老人和儿童带去了鼓舞和感动。同时那些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的欢乐也回馈给了他无限的快乐。

  自从参加志愿服务这一群体,龚章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每年,龚章志愿服务的时间都在50小时以上;自从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以来,龚章已先后为贫困学生、残疾儿童、孤寡老人、伤病无助者捐款达6000多元。这是在龚章工资不算高、收入不太丰,每年自己也需治病的前提下奉献的一点微薄之力。“我奉献、我快乐”,这也是龚章的信仰。龚章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不管龚章以后的道路是平坦还是崎岖,不管他以后的能力是大还是小,龚章将仍会一如既往地去奉献、去开拓。

【责任编辑:清清】
    上一篇:皮包开线起纠纷工商出面来调解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