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卫生室医疗条件好了,像我这样的‘老病号’以后看病打针就方便多了,不用每次都跑到镇上去!”前些天,曾都区洛阳镇龚店村村民钱大婶胃痛的老毛病又犯了,一大早她步行来到龚店村卫生室拿药。她告诉记者,自从2011年村里新建了标准化的卫生室,村里医疗环境改善了,村民做个小检查、开点药都能满足;村民看病不用急着往镇上或者城里赶,小病不出村、看病就在家门口,既方便又实惠。
一段时间以来,记者在我市的许多村庄采访时发现,有越来越多像龚店村这样建筑美观、功能齐全的村卫生室,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据了解,2014年市政府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承诺的 “十件实事”之一,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让卫生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设施更完善 就医环境更舒心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 “网底”,建设好村卫生室能有效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随县厉山镇王家岗村人口密集的集镇区,一个新的村卫生室正在紧张建设中。“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等功能齐全,以后大家看病就方便多了……”王家岗村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该村一直没有专门的村卫生室,当地两位村医只好将自家私房作为村卫生室,诊疗室和生活区公用,不仅给村医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群众就医环境也难以保障;今年,该村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引入建设资金,建起了标准化的村卫生室,省、市有关政策扶持资金更有力地确保了村卫生室新设备的投入,就医环境大变样。
王家岗村是政府引导、多方筹资,推进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共有988个村级卫生室,今年应新建的288个村卫生室中已有17个村投入使用,有71个村主体工程完工,79个村已开工建设,106个村完成规划选址;改扩建的171个村卫生室中有5个村已投入使用,58个村正在装修布置。
服务更周到 医患关系更和谐
能否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检验卫生建设成果的重要一环。村医们走村入户送健康,保证了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落实,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受到村民们的高度认可。
在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村民们提及村里的村卫生室、村医们,都是交口称赞。在该卫生室的档案室,打开文件柜,整齐有序排列着农民健康档案。村医凌万涛介绍,自2009年开始开展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他们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有2000多份。“以前,村医多数情况都是在办公室等患者;现在,村医得走出去,走村入户……”凌万涛告诉记者,医改实施以后,乡村医生的工作任务也由过去单一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举。除了日常坐诊,他们还需要更新规范建档,对孕妇、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每年还要对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一次免费体检、更新档案数据。通过走访,医生和村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基层医疗服务让村民们也感觉非常贴心。
管理更规范 村医素质在提升
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处在卫生服务的第一线,构筑起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全市共配备乡村医生2411名,其中取得执业医师、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143人。
为确保卫生人才留得住,让他们安心在基层服务患者,我市通过多种途经不断改善和保障村医待遇。今年,全市开展了多次乡村医生待遇落实情况督查,确保乡村医生人均年收入不低于2.2万元。为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风险,全市启动了基层医疗机构责任保险工作,所需保费从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中支出。
目前我市50岁以上的村医约占乡村医生总数的40%以上,存在年龄偏大、人员结构老化的问题。为此,我市健全了乡村医生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乡村医生队伍稳定;组织开展定向培养村医、在职业务培训,不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今年,我市利用省卫计委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的有利时机,要求全市所有的乡村医生参加培训。市卫计委还下发了 《关于定向培养乡村医生的通知》,委托十堰市医药卫生学校为我市定向培养一批乡村医生,目前全市已有200余人报名参加全脱定向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