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擂鼓墩古墓群
曾都区擂鼓墩大道以西,南临涢水,西依 水,有一片掩映在茂林修竹间,独立于城市喧嚣外的岗地,这便是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所在地擂鼓墩古墓群。
相传,春秋时期,楚宰相斗越椒叛乱奔随,楚庄王封养由基为元帅讨伐叛军,在此筑墩,并亲自登台擂鼓督战,平息叛乱,而得名“擂鼓墩”。
昨日上午,秋雨初歇,记者畅游了擂鼓墩遗址公园,一路鸟语,满目苍翠,空气清新,静谧悠然,若不是有人工建筑,恍若遗世独立。沿着潮湿的青石板路,记者来到擂鼓墩古墓群的核心区——曾侯乙墓。
在曾侯乙墓展示厅里,记者看到,虽然墓葬内的文物都已取出,但是坑穴依旧保持原样,四面墙壁都是出土文物的文图介绍。据介绍,曾侯乙墓共有四室,东墓是墓主曾侯乙之棺,有八具陪葬棺;中室放置赫赫有名的编钟及生活用具;西室为13位陪葬女性棺木;北室则摆放车马兵器等。所有墓室四周都由长方形梓木垒叠而成,千年不朽,目前所有文物均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内。
据擂鼓墩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1988年擂鼓墩古墓群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三十多年在随州一直独领风骚,直到今年安居遗址也被列为“国保单位”。1978年此地出土了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并挖掘出“世界第八大奇迹”编钟;1981年擂鼓墩二号墓又出土了一套编钟,有钟36件;上世纪90年代又相继发现多个副坑。擂鼓墩古墓群与西周早期的叶家山、春秋早期的义地岗连为一体,充分印证了古曾国城市遗址和古墓王陵从东往西的迁徙过程。
目前,擂鼓墩古墓群占地1.7万多亩,共有5个墓区、8个墓坑,古墓点星罗棋布。随州正着手建立“田野文物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将在地面设置24小时监控,地下安装生命感应系统,对保护区进行全方位24小时预警监测,从人防、物防、技防多方面保护擂鼓墩古墓群的安全。
近年来,各地古墓葬盗掘案件频发,日渐高科技,且带有暴力倾向,擂鼓墩古墓群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不强,都使该区保护面临困境。擂鼓墩文物管理处对文物保护工作毫不懈怠,聘请专职保安、社区协防员进行全天巡查,设立明岗暗哨,多次发现准备作案的人员,并缴获许多作案工具,三年没有发生一起文物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