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因名城保护工作不力被批 古城墙所剩无几
时间:2013-07-13
作者:newsman
来源:楚北网-随州电视台
曾出土了曾侯乙编钟的湖北随州,最近再一次名声大噪,当地正在开展发掘的叶家山墓地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西周考古发现”。然而,另一方面,这座历史文化遗存丰富、1994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不久之前,却由于名城保护工作不力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通报批评。
面对“黄牌”,随州人似乎并没有感到很意外,同时,也多少有些无奈。
唯一的“老街”古迹不多
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随州最早见于《左传》:“随于上古为列山氏。”列山氏,即华夏始祖炎帝神农。而如今的随州人,提及家乡,最爱自豪地引用《左传·桓公六年》中的一句经典:“汉东之国随为大。”
1994年,随州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初,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随州被通报批评。此前的2011年7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检查评估专家组到随州检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时认为,随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保护工作突出,但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风貌保护得不够理想,历史古迹、护城河等保护还有待加强,地方文化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彰显。
检查组成员在随州现存唯一一条老街——草店子街考察时,甚至认为很难将其与什么历史遗迹联系起来。
2013年7月,笔者在草店子街看到,1000多米的小街,两边多是低矮的瓦房,街两侧一溜店铺卖着烤鸭、米面油、炒货、热干面等,还有美发店、洗衣店、杂货店。生活气息浓厚,但是几乎感觉不到老街应有的痕迹。
草店子街多位居民称,这里留下来的老建筑很少,有点年头的只剩两片马头墙,还有几十间老瓦房。“又破又旧的,是不是要拆迁了?”一位居民敏感地问。
据2007年9月29日《湖北日报》报道,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公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随州市汉东街(草店子街)入列其中,并获国家保护建设专项资金1300万元。当时的报道称,汉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将于2008年启动,周期约为4年,国家每年投资300余万元,主要用于街区内的重点保护区、道路交通、环境的改造建设及控制管理。然而,目前该项目仍未开始实施。
古城墙所剩无几
随州市政协副主席包毅国一直关注着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在他眼里,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城墙是随州的无价之宝。然而,由于多年的大拆大建,现在古城墙所剩无几。
包毅国介绍,南宋嘉定元年,随州知州吴柔胜组织随州人用肩挑人抬的方式取土夯实筑起了北起今涢水饭店、西至今神农公园、南到今圣宫饭宫、东接今东关学校的古城墙。“在那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年代,随州人渴望和平安宁的农耕生活,希望能筑起城墙来保卫城市民众太平安定,但是它却换来了南宋王朝70多年的偏安。”包毅国说。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随州古城墙被逐渐破坏。据了解,随州曾经对一些遗留下来的城墙进行恢复,然而,对其翻新、加固的材料是现代砖和混凝土,反而破坏了城墙的历史感。而不少历史建筑则消失殆尽,只存在于故纸堆中,如季梁墓(祠)、隋文帝杨坚故居——智门寺、欧阳修读书的白云书院、李氏东园、张衡读书台等古迹都已不见踪影。
去年底竣工的文峰塔广场,一圈明清仿古建筑围绕着青灰的古塔,外面则是密密麻麻的现代住宅。文峰塔是随州这片土地上保存较好的、仅有的几处历史遗迹之一,文峰塔始建于唐宋,几经重建,皆毁于战火,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又分别进行过重修,但又再次毁于兵燹,至光绪十年五月(公元1884年5月)又重新修建。塔身呈正八面体,锥形,七层,七丈五尺高,青砖条石砌成。
随州市文体局文物科科长张乾坤称,自己对随州被通报批评并不是很意外,“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考察城区规划,城墙、护城河、古街古民居等地面建筑的保存状况,而随州的地上历史文化遗存本来就比较贫乏,而且以前在城市规划方面不是很重视,多年大拆大建,仅有的历史街区、古建筑、古遗址等损毁严重,古城风貌日渐缺失。”
随州的无奈?
随州此次被“黄牌”警告,也有着“随州式”的无奈。随州市文体局局长孙国成介绍,随州的主要优势是地下文物,拥有擂鼓墩、羊子山等四大墓葬群,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物3000多件。但地上历史遗迹一直偏少,历史街区、护城河、古城墙本来就不多。
孙国成说,随州当年能评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靠的是包括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编钟在内的厚重的地下文物和炎帝神农文化等元素。十几年来,这些元素也并没有减少,甚至还在不断增加。
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说,正在发掘的叶家山墓葬年代比曾侯乙墓早500余年,是湖北省近30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已有西周早期最大古墓、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编钟、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的西周车马坑等重大发现。且在叶家山墓地周围新发现了9处商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以已知的庙台子遗址为中心的聚落群最大,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包毅国说,随州的地下文物非常丰富,除了西周早期的叶家山曾侯墓地、出土了曾侯乙编钟的战国擂鼓墩墓葬群,还有发现了鄂侯铜器群的安居羊子山鄂国墓地以及义地岗春秋时期曾国墓葬。这些地区出土了大量西周早期至战国时期的带铭文的青铜器、编钟和原始瓷器、彩绘铜器等珍贵文物,对研究汉东西周方国格局和西周历史等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州市市长傅振邦今年1月在随州“两会”上做《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时称,2013年将加强炎帝文化、编钟文化、曾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利用,深挖地域文化内涵。完成叶家山墓地二期考古发掘,争取随州大遗址片区纳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新建曾侯乙墓遗址展示厅,保护和恢复古城风貌。
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永国认为,随州不管是在炎帝神农文化弘扬,随文化保护、发掘,还是护城河疏浚、民俗文化研究整理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一直在努力做加法。
重新编制规划
住建部、国家文物局通知要求,被通报批评的名城要立即梳理名城保护工作,认真查找问题,尽快采取补救措施,提出整改方案,完善相关保护制度,防止情况继续恶化。
随州市外宣办提供的材料称:“由于地上历史遗存偏少,加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识淡薄,责任不明确,导致有限的地上文物遭到破坏,随州将知过即改,出重拳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随州市委相关部门负责人称,通报批评后,市委市政府知耻后勇,立即成立名城保护委员会及其专家委员会,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强化名城保护工作。
张乾坤称,以前市里也做过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但不太合理,也没完全按规划执行。今年4月,随州与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了《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护城河两岸保护与环境整治规划》等规划编制合同。项目编制组专家已完成了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正在加紧进行新的规划编制。
目前,有关部门已对全市历史文化保护项目进行了全面普查和确认,并分类统计和建档。有望在8月底前完成的《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将为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随州计划用一至两年时间,完成对东护城河的整治与改造工作,修缮与恢复青护城河段现存的部分古城墙、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等,将擂鼓墩、义地岗、安居古城和羊子山古墓群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叶家山墓地、庙台子和西花园遗址划定为保护范围,建成古代曾国国君墓地遗址博物馆,推进随州大遗址保护片区规划建设。
黄凤春介绍,大遗址是指文化遗产中规模和文化价值突出的文化遗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的单位将获得国家经费等方面的重点支持。随州将通过建立遗迹公园等多种模式,有力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恢复古城风貌,并促进当地文化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