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山现场搭建文物保护实验室和数字考古实验室
时间:2013-07-11
作者:newsman
来源:楚北网-随州电视台
  叶家山考古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在文物揭露后怎样第一时间做好保护?怎样保存更完整的信息实现文物价值的延续?记者在考古现场进行了探访。   据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以辅助获取更多信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备了田野考古、动物鉴定、人骨鉴定、标本分析、信息扫描等各方面专业人员组成考古队伍;考古现场搭建了文物保护实验室和数字考古实验室。   细致的田野作业   叶家山墓地土壤结构松散,含水率高、含沙量大,发掘时时值梅雨季节,且面临伏天高温,为考古现场发掘工作带来更多考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玲介绍:“考古发掘对大气环境和埋藏环境要求非常严格,我们在来之前就根据一期考古的情况做好了全面的保护预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3个专业人员专职负责文物的现场保护工作。目前,工作队每天上午7点至9点、下午6点至7点之间进行文物揭露工作,这个期间光线最弱、湿度最低。   9日,在发掘现场,正在作业的M111墓内,二层台上发掘出来的文物被铝制反光板和黑色的全波段光线隔离膜盖着,进行双重保护。据悉,叶家山墓地出土文物主要是青铜器、漆器痕迹和原始瓷,都怕光怕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家山考古发掘领队黄凤春说:“这次发掘面临高温天气,对彩绘器具的影响尤其大,我们做过实验,没有经过保护的漆器色彩和经过处理的漆器色彩是截然不同的。”   李玲介绍,对空间位置复杂、小件的需要很长时间来研究的文物,就要采取整体揭露的方式。这一次改变了过去打石膏的传统方法,以AC复合剂进行加固、用保鲜膜包扎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后整体截取放到事先定制的木箱中,搬迁至实验室进行清理。   现场“急救”实验室   在现场有一座临时搭建的文物保护实验室,相当于一个文物“急救室”。实验室内,显微镜、各式容器、化学制剂等依次排放。各种漆木器、青铜器在出土后将会第一时间到“急救室”进行再处理,再保护。李玲告诉记者,考古现场文物保护遵循“平衡理论”,即少用量、少干预的原则,对脆弱文物进行加固,或将脆弱文物整体搬迁至实验室内清理。   李玲介绍,叶家山出土的青铜器有相当数量的器物存在有害锈。青铜器上的有害锈颗粒为纳米量级,它可以摆脱重力影响而随空气流动迁移,落在其它铜器上与基体进行反应。所以对于存在有害锈的青铜器物,在现场保护过程中必须隔离存放。他们将有有害锈的青铜器封存在加入金属文物保护剂的专用的PTX材料袋中,与其它的青铜器分开存放。   另外,此次考古工作首次运用数字平台,在发现文物时进行三维数字的信息采集、绘画、照相等一系列工作,并存入专业的处理系统,为以后立体的展现和还原历史面貌储存完整的三维信息。   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达到了最有效保护出土文物的完整性、最全面保持出土文物实体的原真性的目的,不仅最大限度保护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为下一步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完整的资料。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