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客观 彰显责任
时间:2013-07-05
作者:newsman
来源:随州楚北网

  6月24日至29日,随州日报在一版刊发了“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观察与思考”系列报道。围绕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品牌效应,名城保护过程中的遗憾,加大名城保护的工作思路举措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积极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言献策。连日来,这组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人们对于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注与思考。

  放大主流舆论声音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复查在即,随州准备的如何?6月中旬,本报报道组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推出“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观察与思考”系列报道。该组报道由《名城之名》、《名城之光》、《名城之忧》、《名城之举》4篇报道构成,图文并茂,围绕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品牌效应、存在问题、保护的工作思路和举措等,进行了详细、客观的报道。

  当年参与申报工作的原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现曾都区政协副主席黄克勇阅读完整组报道后认为,系列报道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发出了主流媒体的声音。整组报道大气磅礴,通过细致深入的观察思考,增强了全社会对名城保护工作的共识。尤其是让广大市民认识到随州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来之不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改面临的形势,以及市委市政府采取的积极措施、正在开展的工作等。

  黄克勇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我们要多看积极的一面,不要让毁损机制盖过了建设机制。可以看到,我们在文峰塔、东护城河、神农公园等历史文化项目建设上的积极姿态和成效。他建议新闻媒体多策划类似活动,跟踪报道我市名城保护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果,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带来的积极效应和名城保护所做的努力,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

  立足现实 面向未来

  随州博物馆馆长黄建勋认为,名城保护工作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系列报道准确客观,比较真实的反映了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当前,最最迫切的是要将这些好的想法和建议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不能光说不干,或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要正视历史现实,立足现状,面向未来,把名城保护工作做好,做实。尤其要重点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要将保护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去,通过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等形式,建立良性的沟通协商机制。

  报道在市作协队伍中引起了广泛讨论。市作协副主席蒋天径说,整体上看,这组报道对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各方面的阐述比较到位。既写出了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值得我们骄傲的东西,对名城保护提出了担忧和希望,也提出了保护、整改的思路。从内心引起人们对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视与共鸣,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名城保护,将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更好地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在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投资、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更好的保护传承随州悠久历史文化,让其发扬光大。

  蒋天径建议,做好名城保护工作,可以多听一听普通群众的想法和意见,尤其是年纪较大有一定发言权的“老随州”的意见,吸引他们参与到名城保护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首个地方性文件即将出台

  网络媒体上,关于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议论如潮。随网网友“罗纳的耳朵”说,“以前只知道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却不知道名城申报、保护背后还有这么多曲折的故事。随州一定要做好名城保护工作,用好这块‘金字招牌’。”网友“水之南”说,“随州的建设者应该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好名城保护工作,保住‘金字招牌’。”

  报道在市城乡规划局、名城办干部职工中引发了学习的热潮。大家认为,报道客观公正,传递了“正能量”。市规划局办公室主任李云龙说,整个报道从随州怎样摘得历史文化名城“桂冠”、当前保护存在的问题、下一阶段如何做好保护整改做了详尽的阐述。这对指导今后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处理城市建设与名城保护之间的关系。

  记者还获悉,由市城乡规划局、市名城办组织起草的 《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已于7月1日正式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据了解,征求意见稿共分总则、保护规划与名录、保护管理、保护利用、法律责任等6个部分,对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象、纳入名城保护名录的条件、法律责任界定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据悉,《办法》最快将于本月底出台,这将是我市1994年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的首个名城保护地方性规范文件,将对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