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风景区打造“佛教名山、养生天堂”
分享
        2009年7月,省委书记李鸿忠时任省长时视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被这里灵山秀水、自然景观和佛教历史所吸引。他要求市委、市政府将大洪山打造成华中腹地闻名的“佛教名山、养生天堂”。3年过去了,省委领导的殷切期望落实得怎么样?5月19日,记者随同来随参加壬辰年寻根节的旅游嘉宾,踏访了这座“楚北天空第一峰”。


    精准定位唤醒名山活力

    站在海拔1055米的大洪山主峰宝珠峰之巅,打开目光引擎,搜寻与湖南张家界同纸发文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目光所及之处众多景观美不胜收。两千年前,大文豪司马相如称大洪山为 “楚国第一名山”;两千年后,著名作家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曾数百次提及大洪山,将其与山西五台山并称为佛教名山。“汉东地阔无双院、楚北天空第一峰”,这是清代湖广兵马道陈维舟为大洪山宝珠峰题写的一幅楹联。
    大洪山在历史上久负盛名,最重要的这里曾是我国佛教禅宗派的重点丛林。唐以后陆续在大洪山主峰四周建有寺庙26处,僧众达数千人。宝珠峰在唐、宋、明、清时代都是佛教圣地。峰顶上院大慈恩寺有殿堂百余间,佛像金饰,阁藏满经,香火不断,磬钟长鸣,峰下洪山禅寺下院则是钟声与经声交融。明代王钺在《金刚坡望大洪山寺》诗中描述道:扪萝攀石扣禅关,五月阴寒雪满山;遥听云端箫鼓沸,始知天上有人间。
    大洪山横卧江汉,蜿蜒荆襄,气势磅礴,风光秀丽,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温”的气候特点。这里阳春可观花,炎夏可避暑,金秋可登高,隆冬可赏雪。游山则“千峰耸峙白云隈、积雪经春未肯干”,观水则“千寻碧涧空中落、一片白云岭上生”,览林则“垂荫伞盖千峰秀、溪吟风嘤万壑幽”,探洞则“山河泉石奇中异、鬼斧神工天之作”,溯古则“汉东百川佛号起、楚北千河玉露生”。
    大洪山银杏树,有着3000多年的树龄,树干需要8人才能围住,至今枝繁叶茂,是全世界四棵树龄最长的树。高山悬河第一池“白龙池”,位据海拨840米的高山上,终年不涸,与台湾日月潭、吉林长白山天池、新疆天山天池并称为中国“四大天池”。保持原始森林风光的樵河古道与绿林起义王匡王凤屯兵地两王洞,共同构筑出大洪山厚重的山水人文史。这里还是养生天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大洪山居民的平均寿命位居全国第三。
    面对上天赐给随州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如何对其发展定位?随州人一直在思考。历史终于给大洪山带来了机遇。2009年7月8日,时任省长李鸿忠就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定位,第一次到大洪山调研,提出大洪山要全力打造“佛教名山、养生天堂”,争当中部地区旅游发展的新引擎。沉睡千万年的大洪山,开始充满活力地迎接新的时代。

    善于落实催生实干能力

    金顶,大洪山佛教胜地的核心建筑,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用铜量300吨,其建筑高度和建筑体量为全国之 “最”,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华中文化旅游景区的标志性景点。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气势宏伟的建筑,设计和建设仅用了200天,而其他同类景区完成这样的金顶建设曾用了6年的时间。
    工程两百天,精品一万年,彰显的是随州人在善抓落实中催生出来的实干能力。打造“佛教名山、养生天堂”胜地,构筑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建设中部地区旅游发展的新引擎,铸就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省委、省政府对大洪山发展的精准定位,吹响了大洪山景区建设跨越赶超的集结号。干事创业像写散文一样富于激情,谋划发展像写论文一样科学严谨,推动落实像写应用文一样条理清晰,改革创新像写杂文一样不拘一格。3年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建设者们,把省委书记李鸿忠多次寄语随州干部群众的话,卓有成效地落实到大洪山开发和建设之中,谱写了一曲曲重实干、抓落实的奋进之歌。
    宝珠峰金顶和大慈恩寺建设,是大洪山佛教名山的核心工程。大洪山一年内晴天、雨天、雪天各占三分之一,为加快核心景点建设进度,风景名胜区建设指挥部将办公地点搬到施工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抢晴天,战雨天,每天工作14个小时。在施工最紧张的时期,风景名胜区主要负责人3个月没有下山。
    大洪山方圆350平方公里,宝珠峰周围的99峰似虎、似狮、似龙,连绵起伏翘首主峰,60余处岩山似兽、似禽、似物,千姿百态,27个已开发的溶洞钟乳林立、色彩绚丽、暗河奔涌、景象非凡,42湖、99泉、53溪、10瀑布,以其声、光、形、色构成了一座人间瑶池,已知乡土树种68科237种、有观赏价值的34科96种,区域内有景区11个,景点97处,景物景观3410宗。
    在恢复建设历史人文景观的同时,将那些“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美景展现于世人面前,建成华中面积最大、设施最全、标准最高的养生天堂。资金问题是大洪山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资金瓶颈,大洪山的建设管理者带领景区干部群众主动作为,不等不靠,通过招商引资和向社会募集资金的办法,启动跨越赶超的引擎。
    进北京、赴深圳、奔省城,大洪山的建设者用诚心和信心引来凤筑巢。台湾甲霖公司进驻大洪山,投资6000万元打造华中森态第一漂。鄂西圈投公司投资7000万元,改造大洪山。短短3年时间,景区通过招商引资共签约8亿元,建设项目12个。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景区42公里的内循环道即将开工,景观门及游客中心也将于近期动工。


    争先创优激发内生动力

    转型过程,人的转型是最重要的。大洪山风景管理区党工委清醒地认识到,要跨越赶超,必须让景区干部全神贯注、协力同心,拿出看家本领,充满信心办大事。强力实施了“治庸问责”、“四评两查”工程,努力培育干事文化,让干部争先创优思干事、想干事、干成事、干大事。
    今年3月,大洪山召开景区建设十大项目督办会,5名干部由于工作拖拉被当场问责,其中有4名是项目负责人。治庸问责制度规定:对同一事项、同一人问责达两次的,当事人停职待岗,发放基本生活费;同一事项被两次问责的,主要领导实行降职处理;全局性工作问责达两次的,主要领导引咎辞职。重拳出击治理庸、懒、散,尤如一针强心剂,激发了干部争优创优的内生动力。
    在“四评两查”活动中,由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组成的干部实绩评议小组,让大洪山的普通劳动者对干部的实绩当评论员、裁判员。老百姓评干部,不仅普通干部有压力,领导的压力更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通过压力传导机制将压力传导给干部群众,让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在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采访中,记者听到干部们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忙”。“白天忙晚上也忙”,“一个人忙几个人的事”。“如果每个干部都在忙,那大洪山的建设和发展速度肯定就上来了。”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刘泽富如是说。
    围绕旅游调结构,围绕旅游上项目,围绕旅游上规模,围绕旅游上档次,围绕旅游上水平。大家争先创优地忙,忙出了一组看似寻常其实不易的数字:2011年,大洪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5倍和6倍。开年以来,大洪山单日游客量不断刷新,5月1日首次突破3万人次。景区农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速度明显加快,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60%的景区居民户均存款超10万元。
    如今,在大洪山除了可聆听禅理外,更可欣赏到“横亘西南压万峰”、“踏破白云山外山”的美景,美丽的自然风景与玄妙的宗教文化,共同为大洪山构建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氛围,置身其中,犹如品读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令人一读三叹、心旷神怡。大洪山的建设者们正在用更为坚实的步伐,向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的行列迈进。

(网络 钟克波)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