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随县 > 正文
“药山”与炎帝神农文化
时间:2012-09-19
作者:小编
来源:网络
    药山,位于随县均川镇境内,地处均川、安居、环潭三镇交界处,地势显要、风光旖旎,中药材甚多。经过对炎帝神农故里的药山进行研究,结合相关史料进行考证和比对,我们认为随州的药山为炎帝神农首尝百草、首创医药之地。这对研究炎帝神农故里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药山”为神农始尝百草之地
    《神农本草经》序:"世之言医者,必首推神农。"《史记·补三皇本纪》亦云:“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炎帝神农首创医药,然而其始尝百草的采药之地何在?究竟哪里是中药的发源地?
    从地理位置上分析,随县烈山与安居距离较近,四周均为平原之地,东、南、北方向近处皆无高山。唯过安居,西入药山,才凸显山势,此必为神农采药首选之地。神农采药的路线可大致确定为:进安居、入药山、经大洪山、过谷城、抵达神农架。
    烈山至随南安居、药山一带,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山川秀美,适宜人类生存,具备始祖部落生存居住和文明诞生的条件。药山山脉位于大洪山脉的东部,既与大洪山相呼应,又自成一体。有独立水系,称“药水”,是水上游最长的一段支流之一,经安居镇西南入水,进府河,汇长江。
    药山与神农洞方位不谋而合,与神农西行采药路线一脉相承,足以印证药山曾为炎帝神农的足迹所至,为炎帝神农采药之所或植药之地。神农首创医药,起于烈山,神农西行采药,药山为采药第一站。
    药山及炎帝神农对医学贡献
    炎帝神农在随州“药山”首创医药,创中国医药之先河。唐·孔颖达《礼记正义》:“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正如两位大帝创造史前文明一样,黄帝针灸、神农本草,分别创造了造福于人类的两大医药奇迹,在当时疾病和死亡困扰着人类先祖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神农医药比黄帝针灸影响更为深远。因此“药山”与炎帝神农文化的研究、与炎帝神农氏的关系乃至于与整个中华医药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将中国医药之起源重新改写的地步。
    中药起源于神农时代。进入到农耕时期,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踨五谷”(《通志》),“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易经·系辞》),其开采、培植有了劳动工具和田地,才有可能把这些有疗效的药物通过引种留在氏族内,以备试验研究及发生疾病时所用。现有地名如厉山的“百草园”,也印证了炎帝所处农耕时代的培育成果。神农尝百草,“口尝而身试”,是依靠思维和实践寻找医药的过程;疗民疾、“神农和药济人”(《世本》),被后人收集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则是积累和传播、为整个部落及人类造福的过程。这正是炎帝神农在药山所创造的不朽功绩所在。
    重塑“药山”品牌意义和建议
    神农生于随州,神农首创医药,早有史料和民间传说印证,但神农故里的“药山”却鲜为人知。“药山”作为炎帝神农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药山历史久远,亦曾是连接大洪山的一条文化古道、佛教胜地和商贸通道。解放前后,药山所在地的行政区划曾为药山区,为洪山县管辖,1955年划归随县。1956年撤销祝林、天河口、三里岗、药山等区,药山划归均川(《随州志》)。
    如何让药山再现世人,重见天日?一是要从行政区划设置和交通上重视药山。设立药山行政机构,体现药山品牌。同时,修建一条随药洪神农采药公路。二是从恢复古文化遗产上重视药山建设。在硬件上进行投入,恢复凉亭、茶庵、圆通寺、红安寺等千古遗迹,重修楼台亭榭,建设文化古道。三是加强药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地。成立“中药第一山”纪念馆,建设“神农百草堂”等,传承弘扬神农中药文化。四是从理论研究、文学创作方面对药山历史和文化进行抢救性发掘。收集整理史料和传说,重修《药山志》,围绕药山与炎帝神农这个主题,开展医药研究、古诗词整理、名人题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等。
    “药山”是炎帝神农故里的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药山的研究,既佐证了神农在随州出生的真实性,又可以印证炎帝神农在随州“药山”首创医药。“药山”它不仅是炎帝神农文化的延伸与递进,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的一个补遗和臻萃,这为我们研究炎帝神农文化,推动和发展神农故里的旅游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罗皓月】
    相关阅读: